一天,寇准给宋太宗赵光义看脚,借着这个功夫,赵光义突然问道:“你看立谁为皇太子比

青史如烟啊 2025-04-01 11:08:36

一天,寇准给宋太宗赵光义看脚,借着这个功夫,赵光义突然问道:“你看立谁为皇太子比较好啊?” 闻言,寇准立马回话道:“陛下,这事你不能和亲近之人商量,符合民心所向才是根本啊。” 接着,赵光义问:“那依你看来,襄王怎么样?”寇准回道:“如果陛下觉得好,那就立襄王为太子吧。” 随后,赵光义才放寇准离开,他背地里长长吐出了一口气,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 太子之位,本有人选。 赵光义的嫡长子,叫赵元佐,从小聪明伶俐,长得又很像父亲,因此赵光义十分宠爱这个儿子。 虽然没有直接表明,但却让他住进了东宫,东宫是太子的地盘,这已经是有太子之实了。 可惜,赵元佐疯了。 自从叔父赵廷美涉嫌谋反,赵元佐就疯了,他动不动就拿刀刺伤身边的人,后来本有所恢复,但被赵光义一刺激,做出了更加出格的事。 一次,赵光义设宴,考虑到赵元佐的病情,就没邀请他,结果赵元佐知道后,大发雷霆,一把火烧死了王府的侍女和姬妾。 赵元佐,也和太子之位无缘了。 此后十余年,太子之位一直空悬。 这可急坏了群臣,没事就去建议赵光义立太子,赵光义听得耳朵起了茧子,可也确实拖不下去了,毕竟已经拖了十年。 但这太子,是立前任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还是立宋太宗赵光义自己的儿子呢?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有很多人对太祖赵匡胤的离世,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公元976年,一天晚上,病重的赵匡胤,招晋王赵光义进宫议事,并且屏退了左右。 期间,有人看到,屋内影子晃动,疑似赵光义离开了座位,又过了一会儿,屋内传出有用斧子凿击的声音。 当天晚上,赵匡胤驾崩,宋皇后让人去叫赵德芳,就在这时,有人忽然喊道“晋王来了”。 看见突然出现的赵光义,宋皇后大吃一惊,她立刻乞求赵光义:“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事后,赵光义登基为帝。 因此,朝里传出风言风语,说赵光义是“弑兄夺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轻易提出,到底立谁的儿子为太子。 敢提出的人,无异于是对赵光义指手画脚,一个也没落下,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但储君之事,关系国本,赵光义必须做出决断。 不过,说到底,他还是向着自己的儿子,只是要找个心腹一吐为快,顺便推波助澜。 一天,寇准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好赵光义犯了足疾,便让寇准给他看看脚,借着这个功夫,赵光义就问:“你看立谁为皇太子比较好啊?” 寇准知道,之前已经有人因为立储之事而遭殃了,他便做出了既不违心又能顺着赵光义的回答。 赵光义这才心满意足放他离开,寇准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而选定的继承人襄王赵恒,未来也是颇有争议性的皇帝。 他前半生为政清明,可圈可点,后半生却受王钦若等人诱导,劳民伤财,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然而,最后除了赵恒,赵光义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赵匡胤一共留下四个儿子,赵德林和赵德秀早夭,只剩下另外两个儿子长大成人。 一个是赵德昭,因为受了赵光义的训斥而自尽身亡;一个是赵德芳,二十二岁就病逝了。 而赵光义和皇后李氏,共生下5个儿子,只有赵元佐和赵恒长大成人,其他的孩子都是旁的妃子生下的。 在古代,讲究“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赵元佐既然已废,太子之位也就归赵恒了。 不过,说来也巧,赵光义去宫中议事后,赵匡胤当晚就离世了,而等赵光义当上皇帝后,赵匡胤的儿子却无一意外都身亡了,大位继承人仿佛冥冥之中只剩下了赵恒。 当然,关于赵光义“弑兄夺位”这件事,史书并没有定论,只是从中可以看出来,赵匡胤直系亲属的生活并不好过!

0 阅读:66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