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攻打越南谅山有多狠?下令不准留一间房,越军一个团剩72人! 1979年初

蜀山史道道 2025-04-01 12:13:56

许世友攻打越南谅山有多狠?下令不准留一间房,越军一个团剩72人!

1979年初,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两国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最终引发了自卫反击战。越南谅山位于中越边境以南约18公里处,是越南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中国军队在谅山战役中主要投入了55军的163师、164师和165师,形成了对谅山的东、北、西三面包围态势。而越南方面则在谅山部署了以王牌第3师为主力的防御力量,总兵力达到22,000人,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民兵协助作战。谅山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对守军来说防御条件极为有利。但对中国军队而言,山区地形限制了部队的集结和机动,重型武器难以发挥最大效能,后勤补给线也面临挑战。这些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科学的战术规划来克服。

战前情报工作为谅山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一位曾在谅山市府工作的归国华侨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位华侨冒着巨大风险,利用自己对当地环境的熟悉,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他详细绘制了谅山市内电厂、自来水厂等重要设施的位置图,并标注了各个关键建筑物的确切坐标。这些精准情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火力打击的效率,使得有限的炮弹能够产生最大的战果。同时,中国军队集结了东线所有可用的大口径火炮,约300门,并储备了大量炮弹,为即将到来的猛烈炮击做好准备。

面对谅山的险要地形和越军的顽强抵抗,许世友将军做出了一个狠辣而果断的决定。在最后的战前会议上,他向炮兵下达了明确命令:"一间房子也不留"。这句话背后反映的是许世友将军对战场形势的清醒认识:只有通过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减少己方伤亡。许世友与参谋团队反复研究了攻击方案,确定了重点打击目标和火力配置方案,为接下来的总攻做好了充分准备。

1979年3月初,中国军队的300门大口径火炮在谅山战场上一齐怒吼。这场火力打击的规模令人震撼,仿佛天崩地裂。短短半小时内,近万发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谅山市区及周边阵地上,其密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某些重点打击区域每平方米就有3发炮弹落下。这种密集火力产生了毁灭性的效果,越军有两个营在第一轮炮击中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士兵们几乎尸骨无存。

谅山上空硝烟弥漫,爆炸声不绝于耳。越军第3师在承受这种前所未有的火力打击后,不得不以明语向河内总部报告战况:"中国军队的炮火实在太猛烈了,我们根本无法抵抗。"这种不加密的通讯方式本身就透露出越军已经陷入了混乱状态,常规的通信纪律已无法维持。

在猛烈炮击摧毁了越军主要防御工事后,中国军队于10时发起了总攻。163师充当全军先锋,在55军坦克团的支援下从东侧攻向谅山城内。该师分兵两路,488团和489团分别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而487团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与此同时,165师从谅山西北方向展开攻击,164师则从东北方向进军,形成了对谅山的多方位合围之势。

尽管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的发挥,但中国坦克部队仍然在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坦克炮塔上的火炮直瞄射击,为步兵提供了有力支援,摧毁了越军的多处碉堡和防御阵地。三个方向的协同进攻使越军疲于应付,防线很快就被突破。

3月2日下午,中国军队成功攻占了谅山市北区,控制了奇穷河以北的所有阵地。由于上级指示暂不向南推进,中国军队与越军形成了以奇穷河为界的南北对峙局面。然而,这种暂时的喘息对越军来说并没有带来太多希望。

在充分准备后,中国军队于3月4日6时50分发起了渡河作战。炮兵群再次对越军阵地和工事展开了猛烈炮击,坦克和直瞄火炮则针对性地瞄准敌军碉堡逐个摧毁。7时整,中国军队一部分通过大桥,另一部分则徒步涉水过河,向南岸发起攻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至当日下午,谅山守军被全部歼灭,整个谅山落入中国军队手中。

越军"王牌部队"上校阮少雄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录了谅山战役的惨烈。他曾自豪的团队原有1450名战士,战后仅剩72人,伤亡率达到了95%。阮少雄坦言,中国军队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他难以置信,他不得不承认"再与这样的军队作战,等同于去送死"。

在战役进行过程中,163师的新闻干事李永安冒着危险拍摄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自开战第一天起,他就跟随部队深入前线记录战况。在谅山市区战斗接近尾声时,李永安想起了那些著名的战争照片,如"攻克柏林"、"攻占总统府"等,于是决心寻找谅山的标志性建筑为战士们拍摄一张具有象征意义的照片。

在满目疮痍的谅山市区,李永安终于找到了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法式建筑——谅山市政府所在地。他邀请几名战士拿着武器站在台阶上,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中国军队攻克谅山的铁证,彻底粉碎了越方"中国军队仍在谅山以北,无力南下"的宣传谎言,向全世界昭示了战役的真实结果。

0 阅读:101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