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有的孩子,表面上活泼开朗,天天嘻嘻哈哈,实际上内心敏感脆弱,一点小事就能触动他。 有的孩子,表面上乖巧懂事,什么都不争不抢,实际上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不哭不闹,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未必。 孩子自卑,往往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藏在他说的话里。
01 “我不行,我做不到……” 现实中,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哪怕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也会想着去试一试,尽自己所能。 但自卑的孩子,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直接认输。 我认识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找他,他总是低着头小声说:“我不会……” 后来才发现,不是不会,而是他害怕说错,被同学笑话。 家长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否定自己,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而不是责备。 告诉他:“失败没关系,试了才知道。” 鼓励他:“大胆一点,没人会嘲笑你。” 引导他:“爸爸妈妈也有做不好的时候,但努力了就很棒。” 孩子的自信,就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千万别让他习惯了“我不行”这种思维。
02 “他们不会喜欢我……” 孩子经常说这句话,说明他在社交中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绝。 看到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他不敢主动加入,总觉得自己不被欢迎; 有好朋友也不太主动联系,总担心自己会被嫌弃…… 其实,这种孩子的内心,极度渴望别人的认可,但又不敢迈出那一步。 我认识一个邻居家的孩子,特别腼腆,每次出门看到小伙伴玩,他都站在一旁偷偷看,就是不敢上前。 其实,孩子的这种心理,大多是从小被忽视,或者经常被打击导致的。 如果孩子经常这样想,家长一定要注意了,你要主动帮他建立自信,而不是等着他自己改变。 主动邀请他和别人交流,多给他社交的机会。 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多时候取决于家庭的氛围,家长要多引导,别让孩子一直封闭自己。
03 “反正不管我怎么样,你们都不喜欢我……” 如果孩子经常说这句话,说明他在家庭里,已经有了被忽视的感觉。 你催他写作业,他说:“反正你们就知道让我学习,我学不好你们就不高兴。” 你批评他,他一脸不耐烦:“随便吧,反正我做什么都错。” 这种话,表面上是顶嘴,实际上是孩子在向你“求关注”,想让你知道他的感受。 如果孩子经常这么说,家长要反思一下。 孩子不是天生自卑的,而是长期被忽视,或者得不到肯定,才会变成这样。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认可。 孩子做对了一件事,及时表扬他,让他有成就感。 别总用“别人家孩子”比较,要让他知道,自己也很棒。 多给他一些选择权,不要什么事都替他做决定,让他感受到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