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2年,李讷的生活遇到了困难,于是,她写信求助父亲,毛主席看后,心疼

孤舟泛秋水 2025-04-01 18:58:46

[太阳]1972年,李讷的生活遇到了困难,于是,她写信求助父亲,毛主席看后,心疼的给李讷娃子8000元! (信息来源:手机人民网2017.7.572年李讷生子后生活困难 毛泽东特支稿费8千元给她) 20世纪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成为当时中国的一大特色,无数年轻人奔赴农村,各地都设立了“五七干校”,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特殊符号。 李讷也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主动去干校锻炼自己,在那里,她遇见了人生伴侣徐宁。 徐宁并非来自显赫家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去干校学习的机会。 李讷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而徐宁则性格外向,十分开朗,这样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却意外地非常合拍,爱情就这样悄悄地萌发了。 李讷和徐宁相恋后,告诉了父母,母亲却很不同意,母亲觉得两人学历差距大,家庭背景也不一样,恐怕李讷将来会不幸福。 但李讷认定了徐宁,坚持要和他在一起。最终,他们结婚了。 毛主席一向很开明,对子女的婚姻并不干涉,他曾对李讷说过:“可以找工人或者农民家庭的孩子,主要是人品要好,其余一切都看你心意。”而徐宁这个人,正符合毛主席对女婿的期望。 李讷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徐小宁,小宝宝的降生,给他们的小家庭增添了一段快乐时光。但是,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婚后的各种现实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 因为性格不太一样,想法也有分歧,李讷和丈夫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不得不分开。 李讷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北京,独自去了江西生活。 她没有选择回到父亲毛主席身边,可能是因为离婚这件事,让她觉得对不起父亲的期望。 也许,她只是想远离北京的繁华和热闹,一个人默默地疗伤,毛主席曾经写信让女儿回北京,但她拒绝了。 1972年,毛主席一直惦记着女儿,不放心,于是派自己的警卫员张耀祠去江西看望李讷。 张耀祠和毛主席一家关系很好,特别是对李讷,就像亲人一样。 他对李讷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当亲眼见到时,发现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李讷住的房间非常小,几乎没什么家具,而且她也瘦了很多,看到张耀祠,她终于忍不住请求:“能不能麻烦你,跟父亲说一下,是否可以接济我一下?”张耀祠回到北京,把李讷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了毛主席。 “大娃娃”的艰难处境让毛主席非常难过,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该给大娃娃多少钱呢?”主席问。“8000元怎么样?”张耀祠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建议。 这笔钱在那个年代相当可观,足够一般家庭维持两年的生活。 张耀祠接着说:“李讷刚生了孩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没法出去工作,最好请个保姆,帮着照看孩子。” 毛主席听后,立刻拿出8000元交给张耀祠,让他赶紧送给李讷。 同时,他考虑到李敏和毛岸青的生活情况,也分别给了他们8000元,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关爱,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是一位公平的父亲,尽力给予他们相同的帮助。 李讷拿到这笔钱,心里百感交集,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父亲沉甸甸的爱。 她过去一直避免向父亲求助,担心给他带来困扰,更不想因为父亲的地位而获得任何优待。 现在,父亲最终决定用自己的稿费来帮助她,这让她深深感受到父亲的体谅和默默的支持。这份心意让她非常感动,也让她更加尊敬父亲。

0 阅读:20
孤舟泛秋水

孤舟泛秋水

孤舟泛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