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朱民为何为比亚迪落泪?中国制造的逆袭太燃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在近期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不禁潸然泪下。 随后在谈到中国制造业代表比亚迪工厂时,更是数度哽咽:“这是一代人的骄傲。”这句简短但含金量实足的一句话,是对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肯定和自豪,也让所有国人为之动容。 从“物美价廉”到“技术溢价” 20年前,中国汽车还在以“低价换市场”;如今,比亚迪汉EV在欧洲卖到4.9万欧元(约合国内两倍价格),却仍供不应求。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技术话语权的更迭——刀片电池破解安全焦虑,云辇系统重新定义底盘控制,易四方技术让车辆“横着走”。2024年,比亚迪销量突破427万辆,跻身全球前五,印证了“技术即定价权”的逻辑。 工程师红利:中国制造的“隐藏引擎” “中国最强大的资源,是几千万工程师。”朱民这句话道出了关键。工程师文化推动产业领先,这句话用在比亚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比亚迪11万研发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占比37%,每年超500亿的研发投入,让“实验室创新”快速转化为“产线革命”。这种“工程师文化”不仅塑造了技术护城河,更让中国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上实现“超车”。 未来: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标准”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已不仅是产能的胜利,更是生态的升级——从电池、电机到芯片的全栈自研,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定规则”。朱民的泪水,是为这一代产业人的坚守而流,更是为下一个十年蓄势——当全球每10辆新能源车中有6辆来自中国品牌时,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经济学家朱民为何为比亚迪落泪?中国制造的逆袭太燃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
半青谈汽车
2025-04-02 09:04: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