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明显动了真格,估计要对俄罗斯和中国同时出手了,这次的美俄“蜜月期”结束的不是一般的快,特朗普直接表示对普京感到“非常生气”,直接威胁要对俄罗斯石油采取行动,想把中国拉进来,意思很明确,不站在美国这边,就得承担后果。 说白了,特朗普这一系列动作,看似突然,实则是多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先看美俄关系的戏剧性转折。3 月 18 日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盛赞与普京的通话 “非常好且富有成效”,不到两周时间就突然翻脸。 导火索是普京提出的联合国监督下乌克兰临时政府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挑战了泽连斯基政权的合法性,更触及美国在欧洲地缘政治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原想通过能源合作、地缘让步等筹码换取俄罗斯配合,但普京的强势回应让其 “交易术” 屡屡碰壁。 当俄方拒绝停止军事行动、坚持领土诉求时,特朗普的挫败感逐渐转化为愤怒。 3月30日,特朗普在采访中彻底爆发,他不仅威胁对俄石油征收25%-50%的"次级关税",还直白地表示"如果中国不站在美国这边,就得承担后果"。 但这背后的算盘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从特朗普的商业履历来看,他习惯用极限施压换取谈判筹码。 就像当年在大西洋城赌场破产时,他一边抛售资产一边威胁银行减免债务,最终硬是把40亿债务砍到9亿。 这次对俄石油动刀也是同理:俄罗斯每天出口约500万桶原油,石油收入占政府预算的40%,若美国真的实施次级制裁,欧洲那些依赖俄油的国家要么高价买美国页岩油,要么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 这种"长臂管辖"手段在特朗普任内屡试不爽。 至于拉中国站队的算盘,其实是特朗普式的"双轨策略"。一方面,他想复刻2017年对朝鲜施压时的剧本,当年他就是通过拉拢中国加入制裁,迫使金正恩回到谈判桌。 另一方面,他需要在国内中期选举前制造"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毕竟共和党基本盘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与日俱增。 但这里有个致命矛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160万桶原油,若真按美国要求减少进口,相当于主动给国内制造业成本加压。 这就好比特朗普让中国在"断油"和"断供"之间二选一,本质上是想复制2018年贸易战的剧本。 不过这次普京显然不吃这一套。俄罗斯已经开始将石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中印两国借机以折扣价大量采购,仅印度3月份就进口了创纪录的230万吨俄油。 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策略,让特朗普的制裁威胁大打折扣。 结果呢?美国页岩油企业反而成了最大受害者,由于国内生产成本高达50-60美元/桶,在国际油价跌破70美元时,这些企业根本无力填补俄油留下的缺口。 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这种"商人治国"的逻辑正在反噬他的政治资本,2024年,特朗普旗下的"真实社交"股价暴跌75%,个人财富缩水40亿,直接跌出全球富豪榜前500名。 这种商业挫败让他在党内的支持率开始动摇,部分共和党金主也在私下抱怨,但特朗普毕竟是从四次破产中爬出来的人,他很清楚如何用危机制造转机。 这次的俄乌牌和中国牌,本质上都是他为2026年大选积攒筹码的赌局。
特朗普为何敢向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宣战"?其实背后动机并不复杂,只是让特朗普没
【1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