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灾民自发送上吃喝慰问中国救援队;中国照明无人机在缅甸灾区升空,人群鼓掌叫好。 当缅甸曼德勒省在7.9级地震中陷入黑暗时,一支特殊的队伍正用中国速度撕开夜幕。3月28日强震发生后,中国公羊救援队、国际救援队等多路力量连夜启程,带着照明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救灾神器",在异国他乡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 曼德勒市86-41街区的废墟堆里,15名救援队员正围着一栋倒塌的6层楼打转。白天靠破拆工具一点点推进,夜幕降临后,照明无人机"嗡嗡"升空,将直径百米的废墟照得亮如白昼。 这种浙江企业生产的"空中小太阳",不仅能根据救援需要调整角度,还能连续工作6小时,让原本只能白天进行的救援变成24小时接力赛。 正是借着这束光,队员们在钢筋混凝土缝隙里发现了被埋30小时的年轻女子,用液压扩张器一点点撑开生命通道。 除了看得见的无人机,太空中14颗中国卫星正组成"天眼矩阵"。高分3号卫星用雷达成像穿透云层,高分4号则以50米分辨率俯瞰灾区全貌。 这些平时用于国土资源普查的"大家伙",此刻正将曼德勒周边120公里内的建筑损毁率、道路断裂点等数据实时传回指挥中心。 在运-20运输机送来的救灾物资里,还有更精密的"黑科技"——装有深度学习算法的灾情评估系统,能在30分钟内生成灾区三维模型,指导救援力量精准投放。 当救援队员们连续奋战48小时后,曼德勒街头出现了令人暖心的一幕。市民们自发拎着矿泉水、凉茶和苹果,在警戒线外排成了长队。 一位摆摊的华人老板娘更是直接把餐馆改成了"爱心食堂",每天天不亮就熬粥炒菜,免费供应给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他们连水都不肯收,我只能多做点热乎饭。"老板娘一边往救援车上塞保温桶,一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 这场跨国救援中,最动人的不是某一项技术突破,而是无数微小善意的汇聚。从云南紧急调运的80顶帐篷、290床毛毯,到瑞丽口岸连夜通关的药品和方便面;从缅甸市长用中文连声道谢,到街头孩童举着"感谢中国"的手写纸牌,这些画面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在灾难面前,人类最原始的共情跨越了国界。 当照明无人机的光束划破夜空时,照亮的不仅是废墟,更是两个毗邻而居的民族携手前行的希望之路。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缅甸曼德勒市市长用中文感谢中国救援队,当地人自发送上矿泉水和苹果
美国白宫发言人怒斥美国圣母记者可耻!美国《独立报》的记者安德鲁·范伯格质问白宫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