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事故,核心问题别跑偏了 雷军最近有点乐极生悲的感觉。 今年以来,雷军一直很火,小米的股票一直涨,小米的车大卖,雷军去哪都是焦点,还被网友封为首富,尽管只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几秒。笔者当时也觉得雷军当首富其实是好事,代表制造业的竞争力。 但这几天,因为一起车祸导致三个年轻的生命猝然离世,而且车祸现场非常惨烈,让人痛心。网上的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核心就是小米之前把智驾吹得太过了,而车撞上障碍物之前仅仅几秒,才退出智驾。让人觉得智驾就是在甩锅,因为这个时候让人接管已经不可能扭转形势。反应时间太短了,何况是深夜时分,无论是人的状态还是视觉环境,都很不利。 智驾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当时那种环境,智驾很难搞定。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夜间高速行车,为何速度那么快。根据当前的法规,高速上一般限速120公里每小时。从这个角度看,当时小米出事前时速116,并不违规。但问题就在于当时出事的路段还在维修之中,这种情况之下必须进行限速。设想一下,如果相关路段限速是80,智驾临近跟前进行一定的减速,就如同这次事故中将速度从116降低到97。那么即便撞上,可能也会好一些。 因此,应该对高速的夜间行车速度进行必要的限制,特别是修路的地方,限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跑到120,无论是智驾还是人驾,碰到障碍物,在夜间的环境下,人本身也比较困,就很难反应。 事故原因当然也和之前过度宣传智驾多么牛有关,让人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超过技术现实的依赖。从概率上讲,智驾其实比人驾安全,但显然智驾也会犯错。如果把速度降下来,特别是夜间,想必也能为安全加上一道保险。 小米出事,各种出来说的也多了。也不能说全是黑他,强化各方面的质量安全控制也是行路致远的必然。步子走得太快也未见得好,前面一段时间可能太顺了,不知道雷军有没有飘。董明珠的讽刺,现在看来其实也是一种提醒,但放在半个月前,小米的人估计很不以为然。现在当头来这么一击,可能也能让其更稳一点,就像这个出事的车辆,如果当时速度没那么快,后果也不会这么惨烈。智驾作为辅助驾驶,依然是方向。只是需要对其在各种场景下有更多的限制,或许才能更安全。机器不同于人,虽然很讲规则,但缺乏一点敬畏。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就否定智驾这种技术,过犹不及了。
关于SU7高速失控,余承东果真没有说谎!说句难听的话,开车的危险系数只能说越来越
【1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