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害自己!近日报道,上海一男子因偷老板茅台被开除,误以为是同事告密,心生怨恨,策划绑架该同事并索要20万赎金。结果因同伙胆怯计划泡汤,前同事察觉后立即报警。结局大快人心! 五年牢狱外加两万元罚金,当法槌落下时,小汪(化名)为自己一手策划的绑架阴谋付出了沉重代价,尽管那场绑架最终并未成功。 这桩案件得以曝光并非警方主动侦破,而是源于被害人小邵(化名)的警觉和及时报警。若不是她察觉到楼下几个少年鬼鬼祟祟,心生疑虑,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警方在小汪家中搜出的水果刀等工具,才让这起险些发生的绑架案的全貌浮出水面。 回溯整个事件的起点,其实是小汪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原本在上海一家公司给老板开车,工作尚算安稳。可惜他一时糊涂,对老板收藏的茅台酒动了歪念,伸出了不该伸的手。 偷窃行为很快败露,丢掉饭碗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时候他本该反思己过,承担责任。然而小汪却钻进了牛角尖。 他没有反省自己的盗窃行为多么不耻,反而固执地认定,是前同事小邵在老板那儿告了他的状,才害得他丢了工作。 这种毫无根据的猜忌,像毒草一样在他心里疯长,最后变成了扭曲的怨恨和报复欲。他将失业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他想象中的“告密者”——无辜的小邵身上。 失业后的小汪并未消沉多久,反而很快认识了三名未成年的社会闲散人员。 一个恶毒的念头在他脑中成型:他出谋划策,让这几个少年动手绑架小邵,再向她的妹妹勒索二十万元。 为此,他还设计了一套自认为周密的方案:先跟踪小邵摸清其行踪,然后找借口,比如谎称车子被剐蹭,诱骗小邵下楼,趁机将人强行掳上车。 计划听起来“天衣无缝”,但从阴暗想法到实际操作并非易事。他们还没动手,就有同伙不小心泄露了风声。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按原计划跟踪了小邵。那几个少年也确实依计行事,以车辆被刮为由把小邵引到了楼下。 可真到了要动手的关键时刻,几个少年大概是害怕了,犹豫再三,终究没敢实施绑架。 正是这番不太成功的“行动”,加上少年们在楼下的可疑举动,让小邵心生警惕。 她敏锐地感到自己可能被什么人盯上了,事后越想越害怕。第二天,惊魂未定的小邵选择了报警。警方接到报案,从蛛丝马迹入手,很快就查到了幕后主使小汪。 尽管绑架未能得逞,属于犯罪未遂,但法庭认为,小汪策划绑架,主观恶意十分明显,并且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其行为构成了绑架罪。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整件事看下来,小汪的结局怨不得旁人。从最初的贪小便宜伸手偷窃,到丢工作后迁怒无辜,再到异想天开策划绑架勒索,他亲手将自己一步步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如果当初在丢掉工作时能够认识到是自己的手脚不干净导致了这一切,而不是让怨恨蒙蔽双眼,选择报复,他的人生或许完全不同。 这场由猜忌引发的荒唐闹剧,最终只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做错了事总要自己承担后果,害人不成,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陕视新闻2025年4月1日
自己害自己!近日报道,上海一男子因偷老板茅台被开除,误以为是同事告密,心生怨恨,
住顶楼小邹
2025-04-02 12:39:51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