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和惩罚。我们欢呼,正义可能迟来,但永远不会缺席。没有人希望贴上加害人或者受害者的标签。
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美国黑人和白人的种族歧视一直存在,但高层领导者似乎视而不见,大张旗鼓地将其他国家视为“假想敌”,对他国人权横加干涉,这一直被我所不解。
最近我在看后浪出版社出品的《父辈之罪:历史记忆与德国的转型正义》,美国与德国面对历史清算时的态度截然相反。德国人不会将解放与屠杀混为一谈,而美国坚决区分正义与权力。
书中指出,在我们最需要理性的时候,理性常常会让我们失望。德国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正义;但在他们杀害或者绑架的人当中有许多追求进步的人。这是否是一种“双重标准”?
作者德国的苏珊·奈曼学的是哲学,但是这本书讲的却是历史。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对比,才能在分析历史的同时告诉读者,把罪恶分成大恶和小恶,并试图衡量他们,不仅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可能是可耻的。罪恶没有大小,也不能将其量化进行比较,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偷50块钱和偷100块钱的人,本质上都是小偷,这种行为需要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通过这本近600页的《父辈之罪》,读者能看到战争给后辈带来的后果是持久的,人们很难信任发动战争的一方,这也是美国的可悲之处,这种不信任很难消除。历史的清算到底是正义还是另一个极端,这是我读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思索的问题。你读完书后,有答案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