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湘军名将

麓山湘帅啊 2025-04-02 15:17:07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曾国藩建立湘军的办法,被概括为“以儒生领山农”。其所用军官多属曾国藩自己的学生、乡亲和亲戚中坚持封建“义理”的知识分子,招募的勇卒多系“深山寒谷贫苦之民”。每营官兵都是同县同乡,只听命于营官,而各营又都只听命于曾国藩,从而形成了一支以人身依附为纽带的私人军队。 湘军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支普通的军队,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作为军事集团,湘军有较八旗与绿营军更为优越之组织和显赫之战功;作为政治集团,其主要将帅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军政与经济实权;作为文化集团,湘军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思想信仰。曾国藩将组建湘军宗旨,对太平天国宣战的战争意义定位在文化上的“卫道”。湘军领袖们既深受正统理学的浸染,也有很深的经世情怀。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意志和精神力量比几件西洋火器有用的多,“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在其所参加的历次战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回民起义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湘军在与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军作战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

0 阅读:23
麓山湘帅啊

麓山湘帅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