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当忽必烈在钓鱼城前立下誓言,承诺不伤城中一兵一卒时,这座坚守了三十六载的城门终于缓缓开启。然而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震惊不已——原来让"上帝之鞭"折戟沉沙的,竟不过是区区三十余名守军…… 【消息源自:《宋元战争中的山城防御体系研究》2016年重庆出版社;《蒙哥汗死因新考》2019年中华书局】 1259年七月的重庆热得像个蒸笼,蒙古大营里的马匹耷拉着脑袋,舌头吐得老长。蒙哥汗抹了把胡子上的汗珠,眯眼望着前方那座卡在三江交汇处的石头城——钓鱼城的城门楼上,宋军的旗帜在热浪中纹丝不动。"大汗,咱们的回回炮打不进去啊!"副将扯着沙哑的嗓子汇报,"那城墙修在悬崖上,炮弹全滚江里去了。"蒙哥狠狠折断手里的马鞭:"传令下去,把抓来的汉人工匠全押上来,给我造能飞过江的投石机!" 此时城内的守将王坚正蹲在蓄水池边,看着士兵们用竹筒测量水位。"将军,咱们的'悬空渠'真神了!"年轻的小兵兴奋地比划,"蒙古人把嘉陵江都截断了,可咱这竹管从山缝里引的水,愣是没断流!"王坚抓起把泥土搓了搓——这是他们在城里开垦的梯田,种着耐旱的粟米。城外蒙古人绝对想不到,这座巴掌大的山城能自给自足撑过三个年头。 突然一声巨响震得地皮发颤。蒙古人新造的"襄阳炮"把半间磨坊轰塌了,碎石块砸在粮仓顶上噼啪作响。王坚抄起铁枪就往城头冲,路上撞见个满头面粉的伙夫。"慌什么?"老伙夫拎着半袋面粉咧嘴一笑,"咱地窖里还藏着去年收的麦子,够全城再吃两个月!"城墙上,士兵们正用浸了桐油的棉被接蒙古人的火箭,有个满脸烟灰的小兵嘀咕:"听说蒙哥那老小子悬赏黄金万两买咱们的人头?"旁边老兵往垛口啐了一口:"呸!老子们脑袋值钱着呢,得换他十万大军陪葬!" 七月初五这天,蒙古大营突然响起连绵的号角。宋军哨兵发现敌军阵后升起黑色旌旗时,王坚正在教百姓用门板做盾牌。"是丧旗!"瞭望塔上的士兵嗓子都喊劈了,"蒙古大汗死了!"后来《元史》里只写了句"帝崩于钓鱼山",但合川县志里刻着更生动的细节:那天蒙古人撤得比退潮还快,丢下的牛皮帐篷被江风吹得哗啦啦响,像在给城头那面"王"字大旗鼓掌。 转眼二十年过去,钓鱼城的城门铁栓磨出了凹槽。新任守将王立望着最后半仓发霉的麦子,突然听见地窖传来争吵。"把死人腿放下!"负责分粮的老文书在吼,"按将军令,饿死也不能吃同袍!"王立转身走向城墙,手指摸到石缝里深深浅浅的刻痕——那是守军记录蒙古进攻次数的"记功碑",最新一道刻痕旁边,有人用炭笔写了首歪诗:"骨可碎,血可流,钓鱼城头不低头"。 1279年正月初三,王立带着三十六个缺胳膊少腿的兵开城时,元军将领惊得差点从马上栽下来。他们发现武器库里堆着崭新的箭簇,粮仓角落却躺着几具临死前还在啃树皮的尸体。忽必烈派来的汉人官员直咂舌:"好家伙,你们这是拿人命填城墙啊?"有个独眼老兵嘿嘿一笑:"划算着呢,咱用两万人换了他们四个大汗。"后来元朝史官写到这里停了笔,他们没记下的是:投降那天,钓鱼城百姓把自家门板全拆了,给饿死的守军拼了三百多副棺材。
13世纪,当忽必烈在钓鱼城前立下誓言,承诺不伤城中一兵一卒时,这座坚守了三十六载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2 15:42:28
0
阅读:54
用户10xxx31
金庸却瞎写什么杨过在襄阳杀了蒙哥
坨坨龙 回复 04-02 17:26
钓鱼城就在襄阳之外的一个小山上
用户10xxx96
这坚守城池营垒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