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手撕钢,只能找我们进口!”21世纪初,日本人拒绝向中国出口手撕钢技术,不过很快他们就被中国狠狠打脸! 2018年,那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中国钢铁工业史册的时刻,当山西太钢集团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手撕钢的消息传来,整个实验室瞬间沸腾了,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 科研人员们满是疲惫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有的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刻,他们等得太久太久,这是无数个日夜心血的结晶,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有力宣告。 回想起研发之路,那是一段充满荆棘与挑战的艰难历程,以王天翔为首的研发团队,要在2万个工艺参数组合中找出最优解,这无疑是一项浩瀚而繁杂的工程,每一次试验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每两天他们就要承受一次失败的打击。 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每次失败后,团队成员都默默整理心情,仔细记录下每一组试验数据,不断分析、总结、改进,历经700多次的失败尝试,他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对科研的执着坚守,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到2020年,他们更是将厚度降至0.015毫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手撕钢技术站在了世界之巅。 中国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手撕钢的研制,是因为其在众多关键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手撕钢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热性能,厚度仅为A4纸四分之一,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航天工程中,它能用于制造卫星、火箭的关键零部件,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性能。 军工核电领域,其出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新能源、电子设备等行业,也依赖手撕钢实现产品的轻薄化和高性能,然而,在2018年以前,这项技术被日德等少数国家牢牢掌控,中国每年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口,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让国家在关键材料供应上受制于人。 日本还因此不屑地断言:“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手撕钢”,但日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们的话不仅没有打击到中国科研人员,反而成为了他们奋进的强大动力,他们憋着一股劲,立志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 如今的中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在众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一些国家心生嫉妒,他们试图通过技术封锁、贸易制裁等手段来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 但事实证明,这些手段只会激发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斗志,就像手撕钢技术的突破一样,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都能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截至3月31日,各国对缅甸的支援如下1、美国:口头承诺援助,但尚未落实2、中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