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57年前的今天《2001:太空漫游》于华盛顿举行首映礼!一些幕后:
1964 年,经典电影《奇爱博士》上映后,库布里克便知道自己的下一个项目是一部开创性的科幻电影。他写信联系了著名科幻作家兼未来学家亚瑟·克拉克,询问他是否愿意合作编写剧本。当时克拉克住在斯里兰卡的锡兰,库布里克认为他是个隐士。克拉克回复说他非常有兴趣和“坏孩子”合作,但也问“他为什么认为我是隐士?”
库布里克的构想是创作一系列太空题材的短篇故事。而克拉克则提议基于他自己为BBC竞赛所写、后发表于《10 Story Fantasy》的小说《哨兵》进行改编。这个故事讲述了在月球上发现外星文明遗留物件的经过。 重要灵感源自1960年奥斯卡提名纪录片《宇宙》(Universe,罗曼·克罗托与科林·洛联合执导)。库布里克曾考虑沿用该片名作为电影名称并聘请了纪录片旁白及特效大师Wally Gentleman加入团队。
库布里克与克拉克曾考虑过多个片名选项:《星际远航》《宇宙》《星空隧道》《行星降临》等都曾入围候选。最终由库布里克拍板定下《2001太空漫游》这一标题——这个从荷马史诗中获得更多灵感的命名。
由于库布里克坚持科学设定必须扎根现实,克拉克请来了著名物理学家卡尔·萨根担任顾问。三人共进晚餐后,库布里克却认为这位年轻天文学家态度傲慢,直接对克拉克表示"我不想再见到萨根了"。
亚瑟·C·克拉克是个同志,他决定向库布里克表明这一点。在一次会议中,克拉克直言自己性取向,据克拉克后来回忆,库布里克甚至没有抬头,只是说了句"嗯,我知道",就继续讨论电影了。
据传,库布里克曾希望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为影片配乐,但遭乐队婉拒。随后他转而邀请曾合作过《斯巴达克斯》的亚历克斯·诺斯创作原创配乐,但最终决定采用施特劳斯、利盖蒂等古典音乐家的现成作品。 (库布里克其实一直计划采用古典乐配乐,却始终未向诺斯或制片方透露。而诺斯表示,直到参加首映式时听到自己的作品被替换,才惊觉配乐已遭撤换)
库布里克最初的想法是让电影以黑白的序幕开场,其中知名的科学家、神学家和哲学家将讨论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以及这种生命是否参与了地球生命的发展。
影片最终以史前篇章《人类的黎明》拉开序幕。为规避"穿着猴戏服的演员"这类陈腐手法,库布里克特意邀请了美国默剧艺术家丹·里希特——这位曾师从传奇戏剧导演李·斯特拉斯伯格的表演者担任编舞指导。 猿人造型由特效化妆师斯图尔特·弗里伯恩打造。最初设计的毛发量不足,库布里克因面临被定为X级片的威胁而要求修改。据传,弗里伯恩曾以喜剧演员罗尼·科比特为原型设计妆容——这位化妆大师后来更参与了尤达大师的形象创作!
为防止制片厂在其他影片中重复使用影片里的道具,库布里克在拍摄结束后销毁了大部分飞船模型。唯有一个登月舱模型得以幸存,并于2015年以34.4万美元的价格售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影片中最接近反派的角色当属人工智能HAL-9000。有传闻称其名称暗指IBM(每个字母在字母表中前移一位所得),但克拉克本人澄清HAL实为"启发式编程算法计算机"(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的缩写。HAL最初被设计为带腿的机器人,但克拉克担心这种造型会过时,于是将其改为全视之眼的形态——这既是对《奥德赛》中独眼巨人的致敬。这个人工智能曾先后被命名为"苏格拉底"(源自希腊哲学家)、"雅典娜"(取自希腊女神),最终才定名为HAL-9000。奈杰尔·达文波特最初获聘为HAL配音,却因库布里克认为其声线"太英国化"遭解雇。接任的马丁·鲍尔萨姆又因"太美国化"被撤换。库布里克甚至试用了女演员史蒂芬妮·鲍尔斯,最终在听到道格拉斯·雷恩为纪录片《宇宙》旁白后,才选定这位加拿大演员。 由于是后期才加入,道格拉斯·雷恩只得在配音阶段独自完成所有台词录制——他始终未曾与影片主演碰面。为塑造出影片中那种柔和的机械音效,雷恩是赤脚踩在枕头上完成的录音。
当鲍曼关闭HAL系统时,人工智能吟唱的《Daisy Bell》绝非随机选择——1961年IBM 7094计算机曾以这首民谣创下史上首次电脑歌唱纪录。
影片始终未解释鲍曼最终去向,这一留白引发数十年的影迷争论。直到多年后,库布里克与导演Jun’ichi Yao交谈时,才首次透露这个结局的创作意图。 影片始终未出现外星人实体,但这并非最初的设定——库布里克曾委托创作过概念设计图。尽管与卡尔·萨根理念不合,导演仍采纳了他的一条关键建议:通过暗示而非直接展现来传递外星文明的存在感。
这部电影于 1968 年 4 月 2 日在华盛顿首映。结果并不理想。据报道,有 241 人中途离场,包括演员Rock Hudson,他说:“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讲关于什么的?”结果,库布里克删掉了 19 分钟,最终时长缩短至 139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