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溥仪在北京街道闲逛,看到一烧饼摊,于是便买了一个,没想到刚吃了一口,便咬牙切齿。
豆蔻年华,溥仪就被生生围困在紫禁城的高墙之内,作为大清王朝的皇储,他的一切都被太监宦官呼风唤雨的摆布,在他们的刻意引导下,这个曾经的小皇帝对外面的世界了无丝毫真知。
燕云帐里常驻的宫女笑靥如花,但溥仪早已尝尽了她们藏在腮帮子里的辣手棍,不论他如何撺掇,那些宫女们总是摇着秀发,万岁爷还小呢,吃太多对身体不好,无奈他只得把最后一口汤咽下,任由饥饿在肚子里叫嚣。
直到十四岁那年,身陷囹圄的溥仪才得以重见天日,他睁大了双眼,惊诧地看着街边小贩叫卖的烧饼香气氤氲,宫里的太监们却告诉他,那是下等人才吃的食物,难吃得很。
从此,关于烧饼的记忆便成了溥仪内心世界的一根引线,失去了王朝的荣光,从上流社会堕落到底层,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反复思量着当年太监的那番话,难道被视为最高统治者的他,就连品尝平民的美食都是不被允许的吗?
时光飞逝,一转眼便是1959年,溥仪从狭小阴暗的牢房里走了出来,被遣返回京后,他开始尝试着融入这个曾经令他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一天,那根埋藏心底的引线突然被扯动了。
溥仪缓缓走在胡同里,鼻尖忽然传来一阵香气绕梁,他猛地抬头,看见一个烧饼摊前熙熙攘攘,摊主正在锅里翻动镶了鸡蛋的酥松烧饼皮,散发出阵阵热腾腾的诱人气味。
一张张烧饼被摊主洒上芝麻、哈密瓜仁,最后撒上一把白糖,旁人看着便垂涎欲滴,溥仪回忆起儿时被剥夺了品尝这种美味的经历,决心打破太监们给他留下的阴影,走上前买了一个,烧饼入口,香脆可口,里面的鸡蛋夹心相当鲜美。
溥仪大快朵颐之际,突然想起1967年他在《我的前半生》回忆录里曾写过的一段话:"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从小就吃到街头卖的烧饼和其他小吃,生活是不是会完全不同?我或许就不会被宫里人那么严格管教,思想也不会被误导了。"
当年的自己确实被困在桎梏中无法自拔,但现在的他已重获自由,过上了平民的生活,溥仪痛快地吞下最后一口,擦了擦嘴角的油渍,咬牙切齿地表示,那群死太监,居然敢骗我!这烧饼可比御膳房里任何一道菜肴都好吃百倍啊。
从此,溥仪对街头小吃贪得无厌,他恨不得把从前被剥夺的一切都好好补回来,走在大街上时,只要闻到一丝油烟的味道,他就立刻扭头寻找源头,生怕错过任何一种美食的诱惑。
更多的时候,溥仪喜欢一个人漫步在故宫里,沿着游人的路线透过导游们的讲解,去回味那些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的点点滴滴。
"这就是乾清宫,当年小皇帝溥仪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哦!"导游们总是这样说,溥仪会笑着点头,心想:"是啊,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被层层高墙围困,视野狭隘。"
有一次,他在绕过角门垂花门时,不经意间瞥见一排光猫正在舔着碗里的残羹,那油腻的光景活脱脱就是当年太监们狼吞虎咽的缩影,一股无名火腾地就烧上心头,差点儿没一把推翻那几个碗。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不知不觉间,溥仪对自己曾被蒙蔽的事实如鲠在喉,难以痊愈,他彻底打消了再回到故宫生活的幻想,誓与旧日的桎梏决然绝交,只有在这个平凡而又自由的世界里,他才能尽情去品尝那些从前无缘体会的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