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时,外交部给毛主席准备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但

时说历史 2025-04-03 11:12:33

1956年,毛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时,外交部给毛主席准备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但没想到,一向节俭的毛主席,穿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肯穿了。

在国际贸易中,参加会议的人和领导人,都要穿着正式的衣服,在当时的时代,欧美国家的人都是一身黑色的西服,中国的领导人,则更喜欢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穿着中山装。

1956年,毛主席知道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来访,立即安排会见,毛主席特意换上了一身灰色的中山装,这件衣服虽然简单,但却很庄重,但这样的着装并不符合当时的国际传统。

对于罗瑞卿善意的提示,毛主席却是斩钉截铁的说,凭什么我们要听从那些老外的话?中国人要做中国人的样子!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毛主席第一次拒绝接受国际规则的束缚了,上一次见到英国前总理艾德礼的时候,他就穿着一条打了补丁的长裤。

当时就有人给他提过要不要换一下,但毛主席觉得大家都在前面,应该看不到背后,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可以说,很少有领导能像毛主席这样,只穿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接待外国客人。

毛主席从来不和别人费口舌去争论那些“利己”的国际规则,“开国大典”时,就有一位负责燃放礼炮的同志,在燃放礼炮的时候,对于礼炮的数量有点迟疑。

由于英国以前有过21次齐射的先例,所以21声礼炮也成为了各国借鉴的“标准”。

毛主席认为,最好还是打28声礼炮,不要盲目地和国际社会“接轨”,甚至有人推测,这28声礼炮,很可能是致敬为我们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28个开国元勋,当然也有人认为,从我党创建到建国的时间为28年,所以是声礼炮。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放28声礼炮,这一切都是人们的猜测,国家领导人会晤,是一种很大的仪式,一般情况下,东道主都会邀请宾客参加,在正式场合见面,但毛主席已经多次违背了这一“惯例”。

他不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过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就连尼克松也没有先受到邀请再见面,这让尼克松很是吃惊,后来他从手下的人那里知道,毛主席在任何时间与任何人见面时并不会提前邀约。

尼克松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快步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并没有受到想象中的会被轻视的行为。

而且,毛主席不仅会在自己的书房里与国家领导人会见,还会在游泳池里见面,他第一次见到赫鲁晓夫的时候,就是这样,他穿着一条泳裤和一件半新的浴袍,在泳池旁与之见面。

当然,中国自己制定的规则,并不是要所有的西方国家都遵守,就拿朝鲜战争来说,毛主席在开战之初,就在美国的地盘上划下了一道红线,如果美国军方胆敢跨过“三八线”,那么中国一定会出兵!

傲慢的美国人根本不理会中国的警告,无知地跨过中国为其划出的“三八线”,美国人被中国志愿军击退回“三八线”,还因此付出了空前惨重的代价。

美国人才明白,中国硬是把红线画在了他们的头上,越南也有美国“进步”的暗示,看来美国人应该也会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做。

越南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在美国的北纬17度上画了一条红线,而中国也警告过美国,如果美国的飞机超过北纬十七度,中国将出兵,美国这次很乖,并没有和中国硬碰硬,而且一直到越南战争结束也没有一丝行动。

毛主席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分析毛主席的对或错,对于西式的礼节毛主席自然是懂得的,当然也要看场合。

1974年9月,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的妻子曾以先头部队的身份来到中国,这也是为了给她丈夫的中国之行做好准备,可惜毛主席那时不在北京。

为了表示敬意,毛主席把会面的地点更改为长沙,两人在会面的时候,毛主席首先向马科斯夫人做了一个吻手礼,这个小细节打动了马科斯夫人。

而毛主席之所以没有按照外国客人的习惯来接见外国客人,是因为毛主席平时的生活方式。

毛主席会见外国客人的时间,通常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他经常因为工作加班到很晚,等其他人上班的时候,毛主席还在睡觉,接待外国客人的时间,也要看他的作息时间。

回首毛主席一生中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能感到一种力量,那是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他为国家的振兴而不懈的奋斗,是一种特立独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力量和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人民,以及那些为了国家而奉献一生的英雄。

他的故事,不仅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因为从那些平凡的小细节里,可以看出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永恒的气质,毛主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0 阅读:159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