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反对无效!当年港珠澳大桥想法提出时,李嘉诚举双手反对,理由是会损害自己利益

陈志华观世 2025-04-03 11:50:47

李嘉诚反对无效!当年港珠澳大桥想法提出时,李嘉诚举双手反对,理由是会损害自己利益,可香港富商胡应湘铁了心要造,因此还遭李嘉诚威胁会出人命,如今大桥通车七年回头再看,简直高下立判……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合和实业的胡应湘提出修建伶仃洋大桥的设想,他像个热血工程师般描绘蓝图:美国能建金门大桥,中国为何不能?当时的香港正经历制造业北迁潮,胡应湘敏锐地意识到,一座跨海大桥能把香港的资本、技术与珠三角的土地、劳动力串联起来。,自掏腰包搞调研,甚至放话我出钱建桥,活脱脱一个基建狂热爱好者。 但商人的嗅觉总是不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掌控着香港60%的港口业务,每天躺着赚数亿港元。 他算得门清:大桥一旦通车,深圳盐田港、珠海高栏港的货物可以直接经陆路运往香港,谁还愿意花高价走海运?保守估计,香港港口吞吐量要掉三成,每年损失百亿,这不是砸他的金饭碗吗?于是他联合航运巨头集体反对,甚至威胁建桥会出人命。 当时的香港社会也弥漫着短视情绪,有媒体质疑:建桥要花千亿,猴年马月能回本?更有人嘲讽胡应湘是败家子,这种氛围下,大桥方案被搁置了整整15年,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政府力排众议,将大桥纳入国家战略,才让这个梦想重新启动。 有趣的是,当工程正式上马时,李嘉诚却玩起了资本魔术,他把旗下港口资产打包成上市公司,引入新加坡淡马锡注资,自己悄悄减持股份。 等到大桥通车时,他早已把风险转嫁给了股民,甚至可能在套现中赚得盆满钵满,这种反对归反对,赚钱归赚钱的操作,活脱脱就是资本家的经典套路。 反观胡应湘,这个普林斯顿毕业的工程师,为了大桥项目几乎搭上了整个职业生涯,他不仅出钱出力,还四处游说,甚至在退休后依然为大桥站台。 当被问到自己出钱建桥值不值时,他笑着说:谁建不是建?重要的是让国家强大,这种格局,和李嘉诚在商言商的精明形成了刺眼对比。 如今站在大桥上,看着粤港澳三地的车流如织,不得不感慨:有些商人眼里只有账本,而有些企业家心里装着未来。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到香港的车程从3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大湾区物流成本下降40%,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增30%,这些数字背后,是珠三角制造业的升级蝶变,是港澳居民生活的实实在在改善。 李嘉诚当年反对的理由看似精明,实则短视,他只看到港口吞吐量的短期下滑,却没看到大湾区一体化带来的产业重构机遇,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这几年不降反升,香港机场的货运量也创新高,这说明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垄断,而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历史总是公正的,当李嘉诚在2025年抛售巴拿马运河港口引发舆论挞伐时,胡应湘的名字早已刻在了港珠澳大桥的纪念碑上。 这或许就是实业家与资本家的根本区别:一个在创造价值,一个在转移风险;一个着眼百年基业,一个算计短期得失。 站在大湾区的时代潮头,我们更需要像胡应湘这样的基建狂人,用长远眼光为国家筑基,毕竟,真正的财富不是躺在账上的数字,而是刻在大地上的丰碑。

0 阅读:1
陈志华观世

陈志华观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