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元璋找刘基拉家常,当气氛渐渐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了脸色,并很严肃地问刘基

趣叭叭 2025-04-03 14:55:17

一天,朱元璋找刘基拉家常,当气氛渐渐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了脸色,并很严肃地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故意试探他,于是心中立即警觉起来。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朝堂之上的政治势力主要呈现为两大集团,即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这些是都是朱元璋老家出来的,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 另一个就是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些人是后来加入朱元璋团队的,但是文化水平较高,因而在朝廷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刘基当时名声非常大,认为他更胜诸葛亮一筹,因而有“天下一统刘伯温”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精通寻龙神算的人物,朱元璋既用其才,又忌其人,于是刘基在明朝廷中的地位很尴尬,功劳足以封公爵,可是最终只得了个伯爵的头衔。 好在刘基看得开,一直不温不火地过着小日子,然而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 当丞相李善长生病不能理事的时候,朱元璋将刘基召来,君臣二人展开了足以决定大明今后20年发展方向的对话。 一开始,朱元璋先是询问刘基最近身体怎么样,毕竟是年满六旬的老年人了,孩子都在岗位上发展的如何,诸如此类的家长里短,待刘基放松下来后,他突然问道:“刘爱卿,李丞相因病不能视事,可是这个位置不能久空,你看谁适合担任丞相一职?” 聪明如刘基,立即明白朱元璋这是在试探自己的心思,看一看自己是否想当丞相,是不是恋占权位。 这一问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微微一笑,躬身一礼道:“兹事体大,惟有圣上您自己才能决定。” 刘基这是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我只是一个谋臣,这种超高层人事问题,必须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臣下是不能参与的。” 朱元璋暗暗点了点头,心里话:“你刘伯温还算聪明,没有因为才智过人,就在我这里秀聪智商”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结束谈话,反而再次出言道:“你觉得杨宪这个人怎么样?” 这句话可不好回答,因为杨宪与刘基是好友,满朝文武都知道,朱元璋又怎可能不知道,如果自己说杨宪好,那么朱元璋很可能认为自己搞朋党,这可是要命的事。 于是刘基回答得比较谨慎:“如果从才能上讲,杨宪没有问题,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气量较小,恐怕不能胜任。” 这时朱元璋的脸色更加好看了:“看来刘伯温没有拉帮结伙之意,不过我还得再看看。” 于是他接下来又问了一个人名:“那么你看汪广洋这个人怎么样?” 汪广洋当时与杨宪一样,都是丞相李善长的助手,但是他的立场比较有意思,既不属于淮西派,也不是浙东一党,权当是中间派别代表。 刘基心思电转,朱元璋这是在试探自己甚至是浙东集团与汪广洋的关系,于是他很直接地回答道:“汪广洋这个人的才学不够,而且性格散漫,不能踏踏实实干事。” 至此朱元璋才放下了心:“原来汪广洋跟你们浙东集团关系不太好啊。” 刘基认为朱元璋的问题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不料朱元璋却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刘爱卿认为胡惟庸能否担任丞相一职?” 刘基这时候神情比较严肃:“胡惟庸此人才学是没问题的,但是他就如同驾车的马,有时候闹脾气会将车子带翻的。” 这个评价就很不客气了,可以说直指胡惟庸此人不可重用,而也正因为这句话,刘基将胡惟庸得罪死了。 这时候朱元璋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了:“我提了三个人,你都给否定了,看来你是自视甚高,天下人都不如你。” 于是朱元璋问出了诛心之言:“刘爱卿既然对这三人都不认可,那么想来丞相一职只有爱卿能够胜任了。” 这时候刘基心里有点紧张,他知道自己说合适不行,说不合适也不好,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送命题,但是也不得不答。 于是他一咬牙说道:“臣自认才学尚可,然而就是脾气太坏,有时候嫉恶如仇,就会办错事,所以我并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还请皇上慢慢思量。” 如果是到此结束,刘基和朱元璋的谈话就算是进入闭环状态,可是好死不死地刘基又加了一句:“臣以为当今朝廷这些人都不合适。”这是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 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难道除了你,我的手下就没有能人了,从此两人的关系日渐疏远。 不久有所察觉的刘基就主动告老还乡,而胡惟庸等人也知道了这场对话内容,自然开始敌视刘基,暗中给他下绊子,让朱元璋剥夺了刘基的养老金。 迫于无奈,刘基只得又回到南京,结果染病卧床,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带太医给刘基治病开药,服用后不久就驾鹤西游了,一代传奇就此结束。 他的离奇死亡让后人众说纷纭,有说胡惟庸暗害的,有说朱元璋默许的,反正是刘基先死掉了,而很大的原因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犯了祸从口出的职场大忌。      

0 阅读:70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