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

清风徐来舞 2025-04-03 17:23:52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书记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 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时间倒回到1975年的7月,此时青龙县的科委主任王春青从唐山的紧急会议归来,带来了国家地震局专家汪成民的预警: “7月22日至8月5日,唐山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 然而,面对这场生死赌局县委书记冉广岐陷入了两难...... 按照我们国家的制度规定,作为县级政府是无权直接发布地震预警的,需要逐级上报至省,但层层审批下来至少要耗时半个月的时间。 再加上当时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如果预警失误,还会面临着牢狱之灾。 可冉广岐没办法拿着四十多万人的性命和不确定性因素做“赌注”:“地震若真来了,我愧对百姓一辈子!” 县委大院搬进帐篷,冉广岐和民众同吃同住,广播全天循环播报防震知识。 八百余名干部更是翻山越岭,将预警传达至442个观测点,学校在操场授课,商店树下摆摊,民兵挨户检查门窗是否敞开。 可是冉广岐的“提前避险”行为还没有展开多久,群众的质疑声就随之而来...... “这好端端的县城,搞得像逃难一样!”甚至还有上级领导斥责:“你们青龙要造反吗?” 到了7月28日凌晨,地光染红天际,大地剧烈地颤抖起来。 整个地震持续了整整14秒,当余震平息时,青龙县城已经是满目疮痍,所有的土坯房全部倒塌,砖混结构房屋出现严重裂痕。 但奇迹般的是,47万民众中竟然无一人死亡,只有73人受轻伤。 而百公里外的唐山市区,24万同胞在睡梦中无法及时避险而永远闭上了眼睛。 根据震后损失统计显示:青龙县房屋损毁率高达80%,却因为“不锁门、不闭户”的预案,民众得以秒速逃生。 震后的第三天,国家地震局专家组抵达青龙。 当看到青龙县城废墟中井然有序的临时安置点,专家组成员握着县委书记冉广岐的手颤抖着说: “这简直是世界地震史上的奇迹!” 而在四十年后的今天,青龙县抗震纪念馆里冉广岐当年的工作笔记静静躺在玻璃展柜中。 泛黄的纸页上,“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字迹依然清晰。 每年的7月28日,青龙县城广场都会举行特殊的纪念仪式,47万民众同时点亮手机屏幕,组成一片璀璨的星空,告慰那个用乌纱帽守护他们的人。 历史不会忘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共产党员用“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担当,在死神的镰刀下抢回了47万条生命。 当我们回望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看到的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壮举,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焚心以火   温暖岁月

焚心以火 温暖岁月

1
2025-04-03 19:42

老师儿,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