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飓风也会在海底留下深深的"伤痕"】
深海观测站的长期数据显示,飓风将珊瑚礁沉积物和污染物输送到深海,影响碳封存和海洋化学。飓风对陆地、船舶和海上石油平台的影响众所周知。然而,人们对其对海洋(尤其是海洋下层)的影响仍知之甚少,调查起来也颇具挑战性。
一个独特的水下观测站正在帮助弥补这一差距。这个水下平台锚定在距百慕大东南约 47 英里的马尾藻海海底,收集不同深度的沉降颗粒,如沉积物、微型浮游生物壳、有机物和污染物。它每两周取样一次,为近 50 年的深海变化记录做出了贡献。
现在,海洋生物实验室(MBL)海洋通量计划(OFP)的研究人员利用这一长期数据集首次揭示了飓风对深海环境的重大影响。
由 MBL 助理研究员Rut Pedrosa-Pamies领导的团队研究了飓风 Fabian(2003 年)和飓风 Igor(2010 年)从百慕大碳酸盐台地(海洋生物的浅水礁避难所)携带并沉积到深海的沉积物。他们发现了持续数周的显著影响。他们最近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 - 海洋》上发表了他们的数据。
事实证明,飓风法比安在短短两周内就将大量沉积物带到深海,而这些沉积物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这些沉积物是珊瑚礁平台上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形成的富含碳酸盐的物质,对海洋环境有重大影响。如果它们被埋在深层沉积物中,它们可以封存碳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它们还可以提供缓冲作用,帮助抵消海洋酸化,这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结果。
研究小组还发现,“并非所有飓风都会引发相同的反应,”她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海洋深度、上层海洋条件、飓风特征等。”与法比安不同,飓风伊戈尔重新悬浮的碳酸盐平台颗粒悬浮了数周之久。
“这是一项重要发现,因为它证明了极端天气事件中悬浮的颗粒可以在生态系统和水体中存留很长时间,”佩德罗萨-帕米斯说。“我相信这对不同水深的微生物群落、沉降速率和颗粒聚集方式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