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元和二年(85)•孙氏阙,最早纪年的汉阙

坚持走路 2025-04-04 15:01:01
【孙氏阙】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 1965年莒南县延边镇东兰墩村发现,时为农家砌猪舍之用。 阙整体为方形屋顶、梯形阙身的重檐单阙。阙身为汉代碑碣造型,正面雕刻人物拜谒、乐舞杂技、六头人面兽等,左侧有人首蛇身者等。 红砂石质,现存阙身和二个阙顶石。阙身呈梯形状,高180厘米,上宽52、厚18厘米,下宽70、厚20厘米。 石阙正面中间,浅浮雕画像,画面分四层,由上而下: [一R] 第一层为百戏图,画面左上方有两人跽坐观看,是主人;其下方左边有二人相对拥篲,为仆人;右边有两人杂技表演,一人舞剑,一人倒立;下方为舞兽;底部是双人舞; [二R] 第二层为 出行图; [三R] 第三层乐舞图,左侧有一人鼓琴,后有一人侍奉,右侧有一人翩翩起舞; [四R] 第四层为宴饮图。 石阙左面(P3-4)由上而下:第一层,一犬一鸟;第二层十字结环纹;第三层人首蛇身像。 石阙右面(P5-7)阙铭,阴刻隶书一行:“元和二年正月六日孙仲阳□升父物故行□□礼□作石阙贾直万五千。”其中4字模糊不清。 阙顶均作四阿式,四角起脊,四面刻瓦陇,一大一小,应为重檐。二檐间的蜀柱及屋脊已散失。 该阙是现存最早刻有纪年的汉代石阙。 孙氏阙历史上失传,1965年出土才重现人世。现存于山东博物馆,对于文物保护,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一旦成为“可移动”的“文物”,那就成不了“不可移动”的“文保建筑单位”了(虽然很多文保单位也进行过移动)。所以这块石阙,身份年代确凿,却不是“文保单位”。 此外,山东的皇圣卿阙、功曹阙,分别建于公元86年,公元87年。民国时期1932年,两阙被从原址上移走,存入某小学室内保存。可能就是因此,失去成为第一批“国保”的机会。2001又搬回到原址,然后在其上加盖博物馆,才成为第七批文保单位。 第一批“国保”有八座汉阙,最古的是河南嵩山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最早建于元初五年(118年)。 但是“国一”河南嵩山三阙却也非存世最古。年代最久远的是四川绵阳梓潼李业阙,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但是却在2006年才入第六批国保,可能建造年份并非镌刻石阙上,而是根据《后汉书李业传》推测的,所以究竟建于何年学界存在争议。清初原阙坍塌,道光年间找到一段阙身后重新修补,所以并非原形态。李业阙的流传历史完整,一直在研究注视之下。 四川(重庆)现存20多处汉阙,占全国三分之二。为何四川多汉阙?一是蜀地产石材,二是少战乱,得以保存。 (文字来源于网络) 山东省博物馆

0 阅读:13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