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劫后余生的汉代夔凤纹刺绣
2000年元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据发现者称,这是1999年11月在陕北绥德县一古墓内石棺上发现的。墓内器物早被盗取一空,只有粘附在棺盖上的丝织绣品幸免于难。
刺绣残长约105、宽约45厘米。绢底为黄色,每平方厘米经线60根,纬线44根,质地细密,呈黄褐色,局部有污渍、零斑。绣有完整的夔凤纹14组,整幅图案纵向排列,横向相错,构成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夔凤纹由绞股丝线绣成。丝线经浸染或涂染,分为浅绿、金黄、朱红等色。针法为平绣接针绣法,丝线起针落针在花纹边缘,用短直针线紧密相连绣成花纹。夔凤冠羽飘逸,弯喙大张,眼圆睁,羽翼飞扬,勾爪前趋,腾踏起舞。尾羽上翘卷由曲,一缕反旋体后,尾稍呈夔龙回首,具有神奇的艺术效果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尚书·益稷》记载虞舜时就用五彩刺绣作礼服,《诗经秦风,·终南》中有“黻发衣绣裳”的诗句。
历史知识文物每天认识一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