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广东惠阳渔民苏就带决定带领全族逃港。为了掩人耳目,他把家族的两艘大渔船和渔具留在原地,然后带领整个家族老老少少48口,分乘四艘完全靠人力的小渔船出逃,最终安全抵达香港。 苏就带是广东惠阳沿海渔村里一个地道的渔民,家里祖祖辈辈靠海吃饭。他生在20世纪初,长在一个大家庭,到了1960年,家族已经发展到48口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刚会走路的小孩,人口多得挤满了几间破旧的茅草屋。那时候的渔村日子不好过,家家户户靠着一艘木船出海,风平浪静还好,碰上坏天气就只能空手而归。苏就带每天扛着渔网,带着兄弟们出海,忙活一天下来,能带回来的鱼却少得可怜,大部分还得交上去,留给家里的只有几条小鱼和一锅稀得照出人影的粥。 60年代初,农村日子更艰难了。惠阳那边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低,渔民靠海谋生,可政策管得严,鱼获不能随便卖,连出海的时间和范围都被掐得死死的。苏就带家的那艘渔船,是全家最值钱的东西,可它撑不起这么多张嘴。家里老人身子骨弱,孩子们面黄肌瘦,饭桌上经常只有几块硬邦邦的番薯,连点咸味都没有。他站在码头边,看着远处雾蒙蒙的海面,心里总觉得堵得慌。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香港的消息像海风一样传过来。有人说那边日子好过,逃过去的人在码头干活,几年就能攒钱盖房;还有人开了店,赚得比内地多得多。苏就带听多了这些故事,心里开始痒痒。他有次在码头修网,远远看到一艘小船过来,船上的人穿着体面衣服,嘴里哼着小调,跟渔村的苦日子一比,差别太大了。他琢磨着,与其在这儿熬着,不如带着全家搏一把。 苏就带下定决心后,行动得小心翼翼。他知道这事风险大,一个不留神,全家都得搭进去。为了不让人起疑,他决定留下两艘大渔船和渔具,只用四艘不起眼的小船出逃。这几艘小船是他和族人平时修补剩下的,船板有些裂缝,桨也磨得坑坑洼洼,可靠人划,能少几分动静。他晚上把几个壮实点的兄弟叫到家里,点着盏昏黄的油灯,低声商量路线。桌上摊开一张用炭笔画的简陋地图,标着惠阳到香港的水路,旁边放着几块干粮,那是全家攒下的最后一点口粮。 白天,他照常带人出海捕鱼,装得跟往常一样。晚上回来,他就蹲在岸边检查小船,用麻绳绑紧船板,试试能不能撑住海上颠簸。有回他一个人下水试船,海水冷得刺骨,他咬着牙划了几下,盯着远处微弱的灯光,心里估算着路程。48口人得分四艘船,老人孩子多,得多留点余地。他算好了日子,挑了个没月亮的夜,风向也合适,就定在1960年3月那晚动身。 到了那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浪声一阵阵传来。苏就带站在第一艘船头,手里攥着木桨,指挥族人分批上船。48口人挤上四艘小船,船身压得低低的,水面差点漫进来。老人腿脚不利索,靠年轻人搀着,孩子们被大人抱在怀里,所有人都憋着气,生怕弄出响动。他一挥手,四艘船悄悄滑出岸边,像影子一样融进夜色。 海上没那么太平。刚走没多久,一道亮光从远处扫过来,是巡逻船。苏就带赶紧蹲下,示意大家停桨,四艘船漂在水面上,大气都不敢出。光束移开后,他才松口气,继续指挥往前划。后来风大了,浪头拍得船身晃个不停,有艘船差点翻过去。他站在船头,使劲撑住舷边,手上磨出血也没停下。快到香港水域时,又碰上一艘船靠近,像是要拦路。他果断让船队散开,自己划船引开对方,折腾了好一阵才甩掉。 天亮时,香港的岸终于出现在眼前。苏就带使出浑身力气,带着船队冲向沙滩。船底蹭到沙子那一刻,族人陆续跳下去,有的累得瘫在沙滩上,有的扶着老人往前走。48口人,一个没少,全到了香港。苏就带站在那儿,手里的桨被海水泡得发白,他回头看看族人,累得喘不过气,可心里总算踏实了。 到了香港,苏就带一家先被安置在个临时收容所,铁皮屋顶,木板床,挤得满满当当。跟惠阳比,香港街头热闹得像另一个世界,车来车往,店铺一家挨一家。苏就带带着能干活的族人出去找活路,他们在码头扛过包,在工地搬过砖,手掌磨得粗糙,衣服上全是灰。女人在家缝衣服,或者去小作坊糊纸盒,每天忙到半夜,眼睛熬得通红。 刚开始,语言不通最头疼。苏就带他们说客家话,香港人讲粤语,买个菜都得比划半天。有次他在市场买米,摊贩嫌他磨叽,直接挥手赶人。他拎着几斤米回去,煮了锅稀饭,分给族人,啥也没说。日子苦,可他们没闲着。大人学着听粤语,跟着街边小贩学“多谢”“多少钱”,慢慢能应付日常。孩子们上了学,穿别人穿旧的校服,背着破书包,成了全家的指望。 熬了几年,日子有了起色。苏就带靠着捕鱼的手艺,在香港渔业市场找了份活。每天一早去码头挑鱼,忙到傍晚回家,身上一股鱼腥味。收入稳定后,他们攒钱搬出收容所,在郊区租了间小屋,门口种了点菜,像个家了。孩子们长大了,有的当工人,有的开小店,家族在这儿扎下了根。
被震撼到了!清明节的广东街头,实在是太有排面了!不看不知道,查了之后我才知道,原
【1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89
醒目仔
塞度林木 回复 04-06 09:23
人就是趋利避害,无可厚非
用户65xxx06 回复 04-06 09:48
渔民哪来土地
天河一号
苏某某等经过30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住所一一劏房及月入数千港币的收入,想以前在大陆食不饱穿不暖的日了子,现在真是幸福,也常常送钱送物接济一下大陆乡下的邻居朋友。97年也迎来了香港回归,可以自由行了,回大陆一看原来住的地方划归了深圳管辖,原来的邻居朋友都住上了小区楼房,面积1百多平方米宽敞整洁的楼房让人羡慕忌妒恨,想想自己住在白鸽笼一样的房子,长叹一声大陆的穷鬼怎么比我住得更好、生活得比我更幸福呢!难道当时偷渡又错了一一天啊!
W@fihome 回复 04-06 11:02
你错了,这么一个大家族一起过去一起努力又团结,又正是香港经济高速上升期不会你想象那么差的,别被故事会带偏了
lingyingguan 回复 04-06 11:52
所以啊,你说人家香港房子小之前先看看自己的价值!
David fish
当年逃港的人多了去了,好多人没能到达香港,淹死在海里
用户10xxx00
最真实的历史
天道无道
他的族人会永远纪念他!
思者无涯
所以族长定要选有远见的人来当。
花园角落 回复 04-06 09:14
对!找一个上知千年下知万年的。
天涯木棉
树挪死,人挪活。
mao
然后老家拆迁了,村上其他人家家千万富翁
Xhj 回复 04-06 10:27
做梦就有
Xhj 回复 04-06 10:27
现在拆迁给你成本价,甚至还不到
用户10xxx56
真是聪明的人
寂寞刀
为叛逃者洗白了吗?
888 回复 04-06 07:31
他又不是卖国,只是讨生活而己。
啊哥 回复 04-06 01:26
当年沿海的多了去
平安是福
客家人东迁就是这样,都是被迫的。[笑着哭]
你们
那时穷。但再穷也没想着去偷去抢。小编想带什么节奏?中国人不会像你美爹一样,穷了就去抢别人
越活越明白 回复 04-05 12:31
偷谁?一个比一个穷
强哥
一个决定,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汪水草长
很多港渣是那些人的后代
美味葡萄酒
人挪活,树挪死,是真的
三实先生
惠阳跑到香港居然语言不通!这才是胡说八道!
用户10xxx41 回复 04-06 09:22
惠阳那边很多都是说客家的。
888 回复 04-06 07:35
那时候媒体和人口的流动基本为零,当地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语种。哪象后来有电视可以慢慢接触跟学
孤舟钓雪
船桨会被海水泡得发白?没有一点常识,乱写。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回复 04-06 05:24
大哥!海水有盐分的
zzw50十
原来可以合法身份,现在不行了
穷则我独善其身
“那一刻,族人陆续跳下去,有的累得瘫在沙滩上,有的扶着老人往前走。48口人,一个没少,”——这么团结嘅家族,抵你们成功[点赞][点赞][点赞]
归家浪子 回复 04-05 17:28
客家人确实有这种团结奋斗精神
用户10xxx12
有眼光!
暗影中的叹息
羞耻的家族史
用户10xxx35
自有留爷处
天空之城
逃就活了
三农
这是个族长!改变了全族命运。
sean liu
好样的
用户12xxx28
撑死胆大的
唯有努力
叛徒
cez 回复 04-05 18:15
你肯定不是广东人,一个外来打螺丝的
用户92xxx99
现在渔村的生活不比香港人差
铿锵斗士
靓仔
用户16xxx28
想说什么?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想回来分地了?
维谷
这个年代唯一的出路,我在80年代就偷渡过但被抓不走运。
用户49xxx18
原来的小鱼村,动迁了,都成千万富翁了
用户57xxx44 回复 04-05 18:40
拆迁至少90后,一代人最好时光都没了
夏天
逃港
苏LQ
60年香港生活水平相当于大陆90年水平,现在香港水平争钱数量好听,质量高不了多少。
用户10xxx42
好族长!
铿锵斗士
叻仔
凌晨两点半
励志
神游网海
扑街!乱编!农村何来有船,没听说过老人偷渡去香港。惠阳偷渡去香港的话,陆路到宝安,然后游泳过去,开船容易被发现。
用户14xxx72 回复 04-05 22:25
人家是渔民
神游网海 回复 用户14xxx72 04-05 22:39
那时候渔民也不可能有私家船,开小渔香港水警也会拦截。那时候偷渡的都是青壮年,成功了在那边打工寄钱回来就可以解决家人温饱问题,不会带着老小去冒险。
用户10xxx17
我们的先辈为了生存都奔波过,珍惜现在。
用户10xxx03
故事编得太玄乎。信乎?
用户14xxx72 回复 04-05 22:37
玄什么,有游水偷渡香港的,有跳列车偷渡香港的
大林
最后肯定发财了
大鱼
60~70年代太穷了
刘习全9911
他的后人感谢他当初的决定
颜君
保全了全家,还过上好日子[点赞]
用户10xxx61
惠阳人和香港人语言不通?笑死我了~[捂脸哭][捂脸哭]
华南虎出林
惠阳人不会说粤语?我有点不相信。
用户14xxx72 回复 04-05 22:24
以前我这里住了一个广东陆丰的,不会粤语,平时只讲普通话
888 回复 04-06 07:40
现在媒体发达,人口流动大,交流易,你当然这样说了。那时候这2样基本为零,你们当地说什么话你就说什么语种。
莫然
有智慧,有远见。
用户99xxx73
那时侯真穷。
细眼看世界
呸!
用户10xxx11
当初算不算难民?
用户18xxx45
脱离了苦海,有生的希望!
用户10xxx70
后来生活怎样了
用户10xxx88
明智
寒星
广东人不会懂一点香港白话?还要比比划划?中国人不会普通话?最多说的不好吧?
用户13xxx64
后续故事呢?有开头无结果!
用户10xxx90
爱拼才会赢
寒舟听夜
不可否认,当时确实有不少人逃过去,以后过的好坏以及是非对错咱们不去评论了!但是,这文笔也太差了,岸边就几乎近水,海上稍微有点浪费,不就直接进水了嘛,不能为了效果就瞎写
无人信的创意
理智构想,下一代受益,对文育来说,想不通。
摇一摇发明者逝世
真正的香港人能有几个 都是大陆人跑过去的……
野马奔腾
当年多少逃亡香港的,广东福建广西太多
董金泉
守着海边,番薯连一点咸味都没有?糊弄谁呢!
曹孟有德
48人中,被抱着去的小孩,也快70岁了,
养乐多
留在深圳的都是千万富翁
房顶的猫
可以看看邵氏老电影,打蛇,就知道过去没那么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