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大批巴西军警突然闯入新华社巴西分社,将两名外交官在内的9名中方驻派工作人员逮捕严刑拷打,并判处他们10年有期徒刑!
1964年3月,巴西国内局势突变,在美国的支持下,亲美势力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古拉特政府。
新上台的军人政权对中国持强烈敌意,中巴关系急转直下。
4月2日的夜晚,里约热内卢市中心一栋普通的公寓楼外,突然出现了大批全副武装的军警,他们包围了整栋楼,显然是有备而来。
第二天凌晨,军警破门而入,对新华社分社进行了彻底搜查,尽管没有找到任何可疑物品,但他们还是强行将在场的四名中国工作人员带走。
同一天,其他五名中国人也被逮捕,就这样,九名中国公民无辜被捕,一场震惊中外的"中国九人案"就此拉开帷幕。
在监狱里,九位中国同志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他们被剥光衣服,遭受毒打,有的人被罚站长达13个小时。
面对如此非人道的对待,他们并没有屈服,相反,他们开始了绝食抗议,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祖国的荣誉,同时,他们设法通过外国记者,将自己遭受的非人道待遇公之于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情。
巴西当局为了给美国示好,不惜编造各种荒谬的罪名,他们把从九人住处搜出的风油精说成是"用于谋害巴西政治家的毒药",把新华社散发的中国古代火箭图片说成是"训练游击队的武器"。
他们甚至把九位中国同志带到电视直播室,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展示这些所谓的"证据",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位会说葡萄牙语的中国同志张宝生,机智地利用这个机会,通过电视向巴西民众揭露了当局的阴谋,让这场闹剧变成了一次反宣传。
1964年10月,巴西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审理此案,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72岁高龄的巴西著名律师平托挺身而出,承担起为九位中国同志辩护的重任。
平托律师以其丰富的法律经验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列举了182项论据,有理有据地证明九位中国同志是合法进入并居留巴西的,他的辩护如此有力,以至于检察官难以反驳。
然而,尽管证据不足,军事法庭仍然以"颠覆政权罪"判处九位中国同志10年徒刑。
这个判决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来自87个国家的1000多位政界、法律界、新闻界等著名人士纷纷表示声援。
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巴西当局最终决定将九位中国同志驱逐出境。
1965年4月20日,北京首都机场迎来了九位归国的英雄。
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和首都各界代表到机场欢迎他们回国。
这个高规格的接待,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九位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的坚强不屈,他们对祖国的忠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赞誉。
"中国九人案"给中巴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并没有彻底阻断两国关系发展的步伐。
1974年,在中巴建交谈判过程中,巴西方面承认"中国九人案"的判决是错误的,并撤销了相关诉讼。
这一举动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扫清了障碍,也为这段不愉快的历史画上了一个逗号。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就此停止,2014年,也就是"中国九人案"发生50年后,巴西全国真相委员会经过深入调查,正式确认当年军人政权确实存在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
基于这一调查结果,巴西政府正式宣布撤销了半个世纪前对9名中国公民的驱逐令,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正式交代,更是对正义的一次迟到的伸张。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巴关系的一段波折,更是一个大国外交的缩影,在国际关系中,友好与对抗、合作与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
"中国九人案"虽然一度给中巴关系蒙上阴影,但两国最终还是走上了互利共赢的道路,今天的中国和巴西,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对抗,就一定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中国九人案"的最终平反,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正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它昭示着,公平正义终将战胜偏见与歧视,友好合作终将战胜敌意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