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洁如重返上海,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从不向人谈及自己的过往经历。上海解放后,陈洁如当选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
1918年,陈洁如十二岁时,入上海一所学堂,不但是她开启学问之门,也是她人生转变的开端。
次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对这位聪明、可爱的姑娘一见钟情,蒋介石便展开了他的追求者之旅。
于是,蒋介石花了三年时间,陈洁如终于在上海迎娶了34岁的蒋介石,但两人的婚姻却并不轻松。
刚结婚的陈洁如便发现,自己所要处理的,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政治环境,她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去融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但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婚后四年,蒋介石认识了宋美龄,更关键的是,他在与宋氏的结合中,看到了政治上的好处。
1927年,蒋介石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不惜用花言巧语,让陈洁如去国外学习五年,然后再回去,还威胁陈洁如,说她要是不同意就自杀。
蒋介石是个很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人,他肯定不会当着陈洁如的面自杀,之所以这么做,也就是想逼迫陈洁如同意罢了。
果不其然,陈洁如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下妥协了,最后陈洁如答应坐船去美国深造,蒋介石以花言巧语和陈洁如断绝了夫妻之情。
陈洁如在美国五年,靠着杜月笙赠送的大笔金钱生活,日子虽然好过了些,可是心情并不愉快,对蒋介石的事情仍耿耿于怀。
为纾解心中的苦闷,陈洁如刻苦学习英文、养蜂及园艺,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系取得硕士学位。
1932年,五年期限过去了,蒋介石仍未给陈洁如回信,1933年,陈洁如只身返回上海,与她的妈妈和收养的女儿重聚。
陈洁如在上海过着隐居的生活,拒绝任何人的拜访,为了讨个公道,曾多次写信给蒋介石,但蒋介石认为,那些信只是为了钱,所以蒋介石就给了她五万块钱。
上海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就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陈洁如与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不期而遇,她害怕自己会成为傀儡,于是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上海,来到重庆居住。
蒋介石听说陈洁如到了重庆,就把她安置在吴忠信家中,并时常去看望她,两人更有“旧情复燃”之意,宋美龄知道此事后,大为恼火。
1944年六月,宋美龄带着她的姐姐宋霭龄,去了巴西,想要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可是不管是宋家,还是蒋家,都跟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蒋介石只能离开陈洁如。
陈洁如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留在上海,并应邀担任上海市卢湾区委员会委员,12月,蒋介石败退台湾。
其实陈洁如之所以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就是周恩来先生心中所想,希望陈洁如能够唤起蒋介石的良心。
1961年,经周恩来同意,陈洁如到香港生活,蒋经国闻讯后,特地到香港探望“上海姆妈”,又在九龙太子道为陈洁如购置了一套公寓,并送给她很多美金,除此之外,蒋经国还送给陈洁如许多保健品。
之后,陈洁如把蒋经国赠予的房子租了出去,独自一人居住于铜锣湾,其间陈洁如写出了《陈洁如回忆录》。
不过,这部自传原本是要在美国发表的,却由于蒋介石的阻挠,没能完成,也成了她晚年一生的一大遗憾。
1971年,陈洁如以六十五岁高龄,于香港家中辞世,临终前曾写信给蒋介石,倾吐多年的冤屈与牺牲,似是她毕生的总结,也是她对这份感情的一种概括。
陈洁如最后被安葬于上海福寿园,与之相对的是,其义女陈瑶光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瑶光从小被外婆带大,又经过两次结婚,最终来到香港,她和她母亲的生活,两人如此相似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陈洁如这种女人,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沧海一粟,而这一点,却凝聚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她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深思,让人怀念的故事,是一个平凡人在乱世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勇敢,以及最复杂、最深沉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