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其实不止特朗普一个人加征过关税,以下是美国历史上几位曾实施加税政策的总统及其关税措施和影响的总结: 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 背景与措施: 为应对大萧条,胡佛签署该法案,将约2万种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关税税率达53%),尤其针对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 • 影响: ◦ 贸易萎缩: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报复,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至1933年的15亿美元,出口同步暴跌,加剧了大萧条。 ◦ 国际信任危机:破坏了自由贸易体系,被视为全球经济衰退恶化的重要推手。 2.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1年“尼克松冲击” • 背景与措施: 为解决美元危机和贸易逆差,尼克松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 10%的临时附加税,并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影响: ◦ 短期效果:迫使主要贸易伙伴(如日本、西欧)接受美元贬值,短暂改善贸易平衡。 ◦ 长期影响:开启浮动汇率时代,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为后续美日贸易战埋下伏笔。 3. 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2002年钢铁关税 • 背景与措施: 为保护美国钢铁产业,对进口钢铁征收 8%-30%的关税,涉及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国。 • 影响: ◦ 产业保护与代价:短期内帮助美国钢铁业增加就业,但导致依赖钢铁的下游产业(如汽车、建筑)成本上升,损失约20万个工作岗位。 ◦ 国际制裁:被WTO裁定违规,欧盟等实施报复性关税,最终布什政府在16个月后废除该政策。 4.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2009年轮胎关税 • 背景与措施: 依据“特保条款”,对中国进口轮胎征收 35%-25%的阶段性关税(第一年35%,次年30%,第三年25%)。 • 影响: ◦ 有限保护:美国轮胎产业就业短暂增加,但美国消费者因轮胎价格上涨每年多支出约11亿美元。 ◦ 贸易摩擦升级:中国起诉至WTO并获胜,随后对美国汽车和鸡肉产品实施反制关税。 5.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2018-2020年大规模关税战 • 背景与措施: 以“美国优先”为口号,针对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经济体实施多轮关税: ◦ 对 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 征收25%关税(涉及制造业、科技产品); ◦ 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后调整为针对特定国家); ◦ 威胁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未全面实施)。 • 影响: ◦ 经济双面性:短期保护了部分美国制造业(如钢铁),但导致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成本上升(据估计每年增加690亿美元开支),农业出口因报复受损(中国对美国大豆加税)。 ◦ 全球供应链扰动:引发中美贸易战,全球贸易增速放缓,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 ◦ WTO挑战:多项关税被裁定违规,美国与多边贸易体系关系紧张。 6. 其他相关案例 •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1980年代对日本汽车、电子产品实施自愿出口限制(VERs)和关税,推动美日贸易谈判,但未直接大规模加税。 • 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897年签署《麦金利关税法》,将平均关税提高至57%,保护内战后面临竞争的美国工业,促进了制造业崛起,但加剧了与欧洲的贸易冲突。 总结:关税政策的核心影响 • 保护与代价并存:关税短期内可能保护国内产业,但长期可能引发报复、推高物价、损害下游产业和消费者利益。 • 国际合作与冲突:单边关税易破坏多边贸易体系,WTO等机制在协调争端中起关键作用。 • 时代背景驱动:经济危机(如大萧条、贸易逆差)或政治诉求(如产业保护、选举压力)常是加税的主要动因。 美国历史上的关税政策反映了其在“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间的反复权衡,而全球化时代的关税措施更易引发连锁反应,需兼顾国内产业与国际经济稳定。
川普威胁加关税到104%后,中方做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动作,美媒:连谈都不打算谈了
【485评论】【355点赞】
XP
他们有死穴[开怀大笑]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回复 04-06 06:21
谁都有死穴
XP
扛住几个月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