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柳条在战争还有这样的意义
桂香说杂货
2025-04-05 15:06:02
1948年,辽沈战役,总攻锦州。
清晨时分,一名解放军战士敲开锦州城郊一户百姓家门,开门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当听说部队需要一名带路的向导,妇女说她可以带路。战士说她带着孩子不能去,前边很危险,需要个强壮的男人。妇女说,男人们都去帮大军打仗了,村里再找不到其他人了,她可以把孩子交给他奶奶。官兵们眼泪汪汪地不愿意,可村里确实没什么人了,运输队又迷路路。说话间,妇女已坐上第一辆拉弹药的大车。
到达前沿后,官兵们折了根柳条让她拿着,说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凡是手里拿着柳条的百姓,就证明他们已经帮助过部队了,后续部队就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锦州城郊有位叫金铁九的青年农民也拿着这样一根柳条回家了。他也是当向导,把部队带到距离锦州城墙最近的地方。
城墙附近有敌人的火力,解放军官兵怕伤着他,让他在后面指路,两个战士在他前面,往前爬一段就用手中的小铲挖一个坑,然后让他爬过去藏在坑里躲避枪弹。官兵们不停对他说:“小心着!擦破一块皮,我们也没法向你爹娘交代!”
把部队送到地方后,金铁九举着柳条往家走,一路上碰见很多举着柳条回家的乡亲。
多年后,金铁九已经离世,而他的儿子已是解放军中的一员,所在部队仍驻守在锦州城下。
恰逢清明,折柳,是纪念,也是传承。
历史文化 清明 解放战争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