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70年代,随着战场上聚能装药反坦克武器的日益增多,采用了复合装甲的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开始大量列装一线作战部队。不过,规模庞大的苏联及华约国家装甲部队,仍有数以万计的T-54/55/62等旧坦克亟需替换。
虽然T-72主战坦克的列装,大大加快了苏军及华约国家的换装速度,但在短时间内,让苏军二线部队以及华约兄弟国家以T-72主战坦克一对一替换掉T-54/55中型坦克,显然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直到1980年代,包括东德、波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一线华约国家,其装甲部队的主体依然是T-54/55中型坦克。而苏联二线军区实际仍在大量列装T-55和T-62。因此,对旧装备进行升级,是当时华约国家最现实可行的战力提升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附加升级套件诞生了。这种名为BBD的附加装甲,是复合装甲的一种。其由最外侧的厚钢壳、内部的多层等距薄钢板以及钢板之间的聚氨酯填充物构成。BBD的全套附加套件,包括了首上和炮塔正面两大部分。
在炮塔正面两侧添加了附件装甲的T-54/55/62,外形特征十分明显,因此也常常被形象化地称作“眉毛”(因外观与勃烈日涅夫粗大的浓眉神似而得名)。
通过加装这一套件,使T-54/55和T-62的正面防护力(特别是防破水平),基本达到了早期型T-72主战坦克(T-72 Ural)的水准。
加装了BBD附加装甲(并连带升级了武器系统)的T-55和T-55A,分别称为T-55M与T-55AM。得到同等提升的T-62则称为T-62M。
在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华约大演习中,经常能够看到这种“浓眉大眼”的改装坦克四处奔走,堪称坦克界的“显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