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古城|四色对联里的生死观与文化坚守
程巍然程风
2025-04-05 16:08:02
对联我们都见多了,
但是黄色、绿色的对联见过吗?
黄色、绿色对联中间还有手绘画呢?
在大理的剑川古城,除了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最令我惊异的是那些悬挂于门楣之上的对联:除了常见的红底黑字,竟还有白如素绢、黄似金箔、绿若春芽的色彩。这些异色对联不仅是装饰,更是剑川人书写生命态度的密码。
剑川的楹联文化始于明清,如今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他处“红为喜、白为丧”的单一符号,这里的对联颜色承载着更细腻的情感分层。
红色是最常见的喜庆之色,用于春节、婚嫁,寄托兴旺发达之愿;家中有老人去世要贴”素联“,第一年贴白色春联,第二年贴黄色春联,第三年贴绿色春联,老人去世满三年写的联又称“脱孝联”,此时对联颜色变为红色。
我曾在一户贴着绿联的人家门前驻足,房主是位白发老人,见我好奇,他主动介绍说:“三年前母亲离世,第一年白联如雪,第二年黄联似菊,今年换作绿联,像她生前种的茶园。”言语间无悲戚,唯有对生命循环的坦然。
这种“守孝三年,联色三变”的习俗,源于儒家“丧尽礼,祭尽诚”的传统,却在剑川演化出独特的白族传统文化底色。春联颜色由素变艳的过程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渐次走向美好生活的细腻表达,也是人们渐渐把自己抽离悲伤的一个仪式感和疗愈过程。一年一换的春联颜色仿佛阳光在慢慢烘干潮湿的世界,我们仍在思念,也在继续前行。
对联颜色的变化,也反映出剑川人没有对死亡的避讳。除在剑川外,我还同在大理的另个古城,巍山古城也看到过类似的表现形式,这是对生命的庄重书写——哀而不伤,慎终追远,也恰是这座“楹联之乡”最动人的文明刻度和文化坚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