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手艺是场与时间的拉锯战。艳阳天的毒日头是天然烘干房,阿姨早早起身把地瓜粉调成粉浆,一层一层倒入蒸笼中蒸熟,一个半小时的热气蒸腾,15斤的红薯粉粿也定型成功,再经过2天的冷却阴干,刨刀在地瓜粉粿上划出优美弧线,落下的粉丝如银瀑倾泻。八日匠心雕琢,每年却只能做3个月,晒干的粉条煮成莆仙名吃泗粉,晶莹剔透宛若山野的虹光。 泗粉的妙处在于"三分匠艺,七分天成"。与海鲜同煮时吸饱汤汁仍筋骨分明,入口弹牙带着地瓜的清甜。如今这门手艺正随老匠人的皱纹一道消退——年轻人熬不住几个昼夜的等待和繁重的手工,机械生产的粉条又失去了阳光的魂魄。阿姨的灶台前,飘荡着即将消逝的甜香。
这门手艺是场与时间的拉锯战。艳阳天的毒日头是天然烘干房,阿姨早早起身把地瓜粉
书翠看美食
2025-04-05 17:19: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