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人情薄如纸!昨天我妹妹结婚,在酒店订了30桌,每桌花费1800。万万没想到,酒席散场后查看礼单时,大多数人出礼只出了200,关系最好的也只给500,这数字不禁让我们一家心寒。
朋友跟我吐槽,她表妹上个月结婚,全家勒紧裤腰带摆了30桌,结果收完礼金一算账差点哭出来——五星级酒店每桌1800块的龙虾鲍鱼,换来的红包人均200块,亲闺蜜才给500。算完账她爸蹲在酒店门口抽了半包烟:“现在的人情,比涮火锅的肥牛卷还薄。”
这事儿真不稀奇。我朋友圈里十个结婚的,八个在吐槽“办酒血亏”。以前村里办席能挣个装修钱,现在城里人搞婚礼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那桌8888的菜,换来的会不会是写着“新婚快乐”的200块转账。
老一辈还守着“礼尚往来”的江湖规矩,觉得给少了没面子。我二姨去年硬是从借呗套现给邻居儿子包了2000,就因为二十年前她结婚人家随了188。年轻人可不吃这套,95后同事小王说得实在:“我月薪六千,这个月三个结婚请柬,难道要我顿顿吃泡面?”
见过最暖的操作,是深圳小两口把婚礼改成了露营趴。提前声明不收红包,但要每人带件有故事的旧物:发小带来高中传过的纸条,同事送了加班时共享的颈枕。新郎说:“比收到十个520红包都开心。”
其实谁都不想做“红包乞丐”,但更怕被说“不懂事”。现在聪明人都开始玩新规则: 同事圈默认200封顶,就当AA聚餐 、 闺蜜团改送情趣内衣,比现金更刺激、亲戚间流行“拼单随礼”,三家凑个吉利数、真铁哥们直接转账备注:“这是未来十年份子钱”。
说到底,当“恭喜恭喜”变成“恭喜发财”,这届年轻人早看透了——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如把人情债变成真心话大冒险。下次收到请柬,不妨直接问:“我能带自热火锅抵红包吗?”
随遇而安
给一千一万才算多吗,人情世故更讲究礼尚往来,人家随两百下次到他家你随两百就可以了,随礼这玩意更不宜攀比
春江鸭水
这生意盘算得👍
不还钱就灭门
请不起就别请
大忽悠
每人随200元礼,你也不亏,别算的这么精细,就是不送礼,还能穷死你吗?
猕猴桃的毛
吹牛,1800一桌还有龙虾鲍鱼,小龙虾么
荷兰花
想钱了
荷兰花
没钱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