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共产党员钱瑛被捕,被押送的路上,她忽然想起已经牺牲的丈夫送她的怀表中

混沌于浮云 2025-04-06 01:14:51

1933年,共产党员钱瑛被捕,被押送的路上,她忽然想起已经牺牲的丈夫送她的怀表中,有二人的照片,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她就借口上厕所扔掉了怀表,正是此举救了她一命! 钱瑛的故事,得从她1903年出生说起。她出生在湖北成宁县一个穷苦农家,家里条件差到不行,土墙草顶,屋里就一张木桌几条凳子。父母不识字,但特别看重孩子读书。母亲纺纱时教她认字,哥哥在地里用树枝划字给她看。小时候的钱瑛瘦瘦小小的,光着脚在田埂上跑,帮家里干活,晚上借月光翻旧书。村里人都说她脑子活,勤奋,是块读书的料。1923年,她考上了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算是走出农村的第一步。 学校在武汉,环境虽然简陋,但对她来说是新世界。那里有图书馆,书架上全是新思想的书,她一下就迷上了。课堂上老师讲民族危亡,课后同学围着煤油灯聊国家大事,进步思想像风一样吹进她心里。她不光听,还敢说,慢慢加入了学生组织,跑集会、发传单,忙得不亦乐乎。1927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路。之后,她被派到湖北、上海等地干地下工作,扮成普通人传递情报,篮子里藏密信,脚步快却不慌,胆大心细。 1933年,钱瑛在江苏省委妇女部干得正起劲时,摊上大事了——叛徒出卖,她被捕了。审讯时敌人下手狠,她手腕被绑得发红,却咬牙不说一个字。押送那天,她被绳子捆着,走在乡间泥路上,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兜里那块怀表有问题。那是1928年在上海认识的丈夫谭寿林送的,两人常一起商量工作,感情深。1931年谭寿林被捕牺牲,她难过得不行,但只能接着干。这块表里有他们的合影,要是被搜出来,身份肯定保不住。她赶紧想办法,低声跟士兵说要去方便,趁着空隙把表扔进草丛。这一招,救了她一命。 之后,钱瑛被押到南京老虎桥集中营。牢房条件烂得要命,潮湿阴暗,地上就铺点稻草,囚犯挤一块儿,饭碗里没几粒米。看守凶得很,动不动就拿棍子敲人。她被关进小号,铁门一锁,日子更不好过。但她没服软,和难友们在地上划字聊天,偷偷传书看。有次狱方克扣伙食,她带头绝食,硬是坐那儿不吃,气得看守没办法。凭着这股韧劲,她在狱里熬了下去。 1945年抗战胜利,钱瑛终于出狱。那一刻,阳光照在她脸上,自由的空气真甜。新中国成立后,她没闲着,在湖北、广西当干部,走村串户,和农民一起掰玉米,和工人聊家常,脚上穿布鞋,手里拎个旧公文包,接地气得很。她干了一辈子革命,晚年坐在藤椅上,还常提起那块扔掉的怀表,说那是她和谭寿林的记忆,也是她对事业的坚持。 钱瑛这人,真不简单。1933年那次扔怀表的事,只是她人生一个小片段。她从小苦出身,却靠读书翻身,投身革命后更是九死一生。被捕后她没屈服,狱里还带头抗争,出狱后接着为人民跑腿。她胆子大,脑子活,信念硬,这种人搁哪儿都让人服气。扔怀表那一下,不是随便扔,是她算准了风险,果断出手,保住自己才能接着斗。 再说她和谭寿林的感情,也挺感人。两人一起干革命,谭寿林牺牲后,她没倒下,反而更坚定。怀表是他们的念想,可为了革命,她说扔就扔,这魄力不是谁都有的。后来她在狱里熬了那么多年,出狱后还忙着工作,一点没想着享福,真的是把命都献给了事业。 钱瑛的故事听着有点悬乎,但句句真实。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靠着智慧和信念,硬是在乱世里闯出一条路。她扔怀表那次,换别人可能就慌了,可她冷静得很,这份机智救了自己,也保住了革命的希望。之后她在狱里不屈不挠,出狱后接着干实事,一辈子没停下来。 想想1933年那条押送的路,她低头走着,心里得有多大压力。怀表是丈夫留下的最后东西,可她还是扔了,这得下多大决心啊。她不是不重感情,而是知道啥更重要。革命不是喊口号,是拿命拼出来的,钱瑛就拼了一辈子。从农村走出来,到学校读书,再到投身革命,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值。 晚年的钱瑛,日子简单,坐在那儿喝茶,看树影,就能让人感觉到她内心的平静。她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就是觉得该干啥干啥。那块怀表的故事,她讲起来平平淡淡,可听的人心里都明白,这背后是多大的牺牲和坚守。 钱瑛这辈子,苦也吃够了,险也冒够了,但她从没喊过累。扔怀表救自己,狱里抗争保信念,出狱后接着干革命,她用行动告诉大家,啥叫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她的故事不光是传奇,更是教训——信仰这东西,真能让人扛住一切。

0 阅读:143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