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因“荒谬关税”想辞职:一场撕裂白宫的经济闹剧 2025年4月

卡斯夫基斯 2025-04-06 09:15:43

美国财长贝森特因“荒谬关税”想辞职:一场撕裂白宫的经济闹剧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震荡,而这场风暴的中心竟直指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主持人斯蒂芬妮·吕勒4月4日爆料,这位曾豪掷300万美元支持特朗普连任的华尔街大佬,因无法忍受政府“荒谬的关税算法”,正秘密谋划辞职,甚至试图转投美联储。这一消息迅速引爆舆论,揭开了特朗普经济团队内部分裂的冰山一角。 贝森特的离职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吕勒在节目中直言,特朗普的核心圈子早已将贝森特边缘化:“他(贝森特)的行为在政府中显得另类,特朗普既不亲近他,也不听取他的建议。”更讽刺的是,这位财长曾公开宣称“进入特朗普内阁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如今却因政策矛盾沦为“传声筒”,甚至被曝“为保住市场信誉而连夜修改简历”。 矛盾的焦点在于特朗普4月2日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该政策要求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越南等“逆差大国”加征最高54%的惩罚性税率。然而,美媒披露这套算法竟是“用Excel拉出来的简单算术”——将美国贸易逆差除以进口总额得出税率,被经济学家嘲讽为“幼儿园水平的贸易理解”。贝森特私下痛批这一政策是“市场毒药”,但公开场合却不得不威胁各国:“谁敢报复,美国就加税到天荒地老”。 “对等关税”的恶果迅速显现。政策出台后,加拿大率先对美国汽车加征25%报复性关税,欧盟则瞄准波旁威士忌和牛仔裤,日本称其为“国家危机”,连经济规模微小的柬埔寨也因49%的莫名关税怒斥“欺负老实人”。市场恐慌情绪蔓延,纳斯达克指数两天内跌入技术性熊市,美股蒸发6.5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德国全年GDP的三分之二。 贝森特试图灭火,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呼吁各国“放松,深呼吸,不要反制”,却遭网友辛辣讽刺:“恶霸打了你,还要求你别还手——这就是美国的逻辑?”更尴尬的是,他宣称关税“最终由外国生产商承担”,但美国巴布森学院研究显示,90%的成本实际转嫁给了消费者。加州面包店因法国面粉涨价被迫提价,旧金山花店老板哀叹“一束玫瑰贵到离谱”,普通家庭年支出预计激增3800美元。 贝森特的职业生涯充满戏剧性反转。作为索罗斯基金前首席投资官、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曾在2024年大选中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站台,称其“老练且务实”。但如今,这位“华尔街最伟大的分析师之一”却因政策失控陷入两难:若坚持辞职,将坐实政府经济战略失败;若留任,则需为可能引发的全球衰退背锅。 分析指出,贝森特的困境折射出特朗普经济团队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劳动力短缺和能源成本高企使企业难以回归;另一方面,科技巨头因AI竞争和供应链断裂股价暴跌,与特朗普宣称的“经济复兴”背道而驰。就连“股神”巴菲特也紧急辟谣与关税政策的关联,直言“贸易战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加剧大萧条,而如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可能令全球GDP缩水1.2万亿美元。德国总理朔尔茨称“欧洲正学会独立行走”,金砖国家加速推进本币结算,全球贸易体系走向碎片化已成定局。 这场闹剧的终局或许如贝森特所料:美国将在股市崩盘和中期选举压力下部分撤回关税,但世界已不再信任华盛顿的规则。而对于这位财长而言,无论辞职与否,他都将作为“特朗普经济学”的失败注脚被写入历史——正如网友调侃:“早知今日,不如留在华尔街炒股票!”

0 阅读:0
卡斯夫基斯

卡斯夫基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