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考古队发现了一座被盗空了的西夏王陵,一位青年考古学家懊丧至极,一脚向

花开富贵坊 2025-04-06 14:50:28

1977年,考古队发现了一座被盗空了的西夏王陵,一位青年考古学家懊丧至极,一脚向墙壁踹去,谁知他这一脚,竟然踹出了两个亿来。 1977年秋天,宁夏戈壁滩上刮着刺骨的风,一群考古队员蹲在贺兰山东麓的土坑里扒拉碎砖头。 他们在这片西夏王陵区折腾了三年,挖开的墓室十个有九个被掏得精光,剩下那个连棺材板都被劈了当柴烧。有个戴眼镜的年轻研究员实在憋不住火,冲着墓墙就是一脚,谁也没想到这一脚下去能踢出个镇国之宝。 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解放军挖战壕说起。 那会儿银川郊外部队搞训练,铁锹刚插进土里就碰着刻满古怪符号的碎石头。博物馆的人跑来一看,眼珠子都直了——这些歪歪扭扭的符号,正是失传七百多年的西夏文。 要知道整个《二十四史》里都没给西夏单独立传,这些碎石头可比黄金还金贵。 考古队扎下帐篷开始刨地,头两年尽挖些破陶烂瓦。好不容易找到个没盗洞的墓,七八个月挖下去,墓室里就剩个两米宽的大窟窿,明显是盗墓贼从顶上打穿的。 队里老师傅蹲在盗洞底下抽闷烟,小年轻们气得拿刷子刷墓砖撒气。那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戴眼镜的小王突然踹墙骂娘,大伙儿扭头看见他抱着脚蹦跶,还当是踩着蝎子了。 等凑近拿手电筒一照,墙根底下露着半截金灿灿的尖角。二十几号人抄起铲子围上来,顺着墙根往外清土,越挖越心惊——这物件足有一米多长,牛角弯得跟月牙似的,浑身鎏金在夕阳底下直晃眼。 等整个刨出来才发现,这是头青铜铸的卧牛,少说二百来斤重,牛背上脊椎骨凸起得根根分明,眼珠子像是活物般瞪着人。 后来博物馆专家连夜赶来,拿棉纱蘸着药水擦了整宿。这鎏金铜牛长一米二,牛脖子上的肌肉线条跟真牛似的,四个蹄子跪趴在地上,乍看像要站起来耕地的架势。 最绝的是铸造工艺,牛肚子里塞着铁砂内模,外头鎏金层薄得跟纸似的却千年不腐,按现在的话说就是3D打印加纳米镀金技术。 这牛为啥跪着,学问可就大了。有老教授翻出史料,说这墓里埋的是契丹公主,当年西夏王娶她纯粹是政治买卖。 铜牛跪姿没准是西夏人膈应契丹,变着法让人家"跪着进家门"。也有搞民俗研究的认为,牛头朝里马头朝外,反映西夏人"马打天下牛守家"的生存智慧。后来这铜牛被意大利人请去展览,保险公司给估了两亿,小王那一脚直接踢出个天价。 其实这铜牛背后藏着更深的门道。 考古队后来在墓道里又挖出石马,跟铜牛摆的方向正相反。专家们琢磨,西夏人打仗靠马,种地靠牛,这两样牲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铜牛肚子里残留的谷物种皮,证实当时银川平原已经开始种麦子,跟游牧民族光知道放羊大不一样。 这墓主人也是机灵,主墓室摆个空棺材糊弄盗墓贼,真正值钱物件都塞在夹层里。可惜其他宝贝早被洗劫一空,就这铜牛藏在墙根底下逃过一劫。 现在去宁夏博物馆还能看见这宝贝,玻璃柜里的说明牌上写着:"出土于西夏太后墓,重188公斤,国家一级文物。" 当年参与挖掘的老人们说起来都唏嘘,要不是盗墓贼把明面上的东西都搬空了,考古队哪会跟墙根较劲。 更戏剧性的是,这铜牛出国展览时,意大利人非说这是希腊工匠的手艺,直到中国专家掏出铸造时用的西夏铁范模具,那帮老外才闭了嘴。这事还被写进中意文化交流白皮书,成了文物鉴定界的经典案例。 如今站在贺兰山脚下看那些土包似的西夏王陵,谁也想不到七百年前这儿立着九层高的佛塔。 蒙古人灭西夏时把地面建筑砸了个稀巴烂,要不是70年代那脚闷踹,这鎏金铜牛指不定还在墙里埋着呢。 所以说搞考古的得沉得住气,保不齐哪个犄角旮旯就藏着改写历史的宝贝。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3.14西夏“鎏金铜牛”千年国宝“云”绽放)

0 阅读:0
花开富贵坊

花开富贵坊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