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出来,没钱租房,就对房东说:“我把你的孩子辅导到全班前10名,你能不能免了我的房租?房东高兴地说:“好!”
1991 年的北京,寒风如刀,肆意刮过北大校园。俞敏洪在校园的角落徘徊,心情如同这冬日一般冰冷。他刚辞去北大教职,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未来一片迷茫,内心被焦虑填满。在北大时,每月 120 元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紧接着,北大收回了他的宿舍,让他连栖身之所都没了。俞敏洪清楚,若不解决住房问题,生活将陷入绝境。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顶着寒风,前往北大西边的六郎庄,期望能找到便宜住处。
一路上,狂风呼啸,尘土飞扬,俞敏洪不禁回忆起学生时代,那时的他充满梦想,对未来满怀憧憬。可现在,他必须直面生活的残酷。
到了六郎庄,俞敏洪找到一户出租房屋的人家。当得知房租每月 50 元,几乎要花光他所有积蓄时,他心里一沉。这时,他看到房东家孩子在昏暗灯光下,皱着眉头写作业,眼神中满是困惑。
俞敏洪灵机一动,鼓起勇气对房东说:“大叔,如果我帮孩子在学校考试进入前十名,能不能免房租?” 房东先是惊讶,随后想到孩子的未来,便答应了。
从此,俞敏洪开启了家教生活。白天,他四处奔波找工作;晚上,疲惫的他耐心辅导房东孩子。他讲解清晰,还穿插有趣的故事,很快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几个月后,房东孩子成绩跻身学校前十名。消息传开,六郎庄一片欢腾。房东脸上洋溢着自豪,当晚准备了丰盛饭菜,举起酒杯激动地说:“俞老师,多亏您,孩子进步这么大,以后房租全免!” 俞敏洪微笑回应:“看到孩子进步,我也开心。”
此后,村里其他家长纷纷上门,希望俞敏洪辅导自己的孩子。房东也成了他的 “宣传员”。俞敏洪针对每个孩子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鼓励他们别怕犯错。随着学生增多,课堂搬到了村中的老榆树下,孩子们的笑声和读书声交织在一起。
一年半里,俞敏洪和妻子融入了村庄。他外出授课,妻子辅导房东儿子,孩子成绩更进一步。当俞敏洪一家要搬离时,房东夫妇满脸失落。俞敏洪感激地说:“大叔,我们在学校附近找了房子,会常回来看你们。”
即便搬离,两家人情谊依旧深厚。生活或许会陷入黑暗,但只要心怀勇气,真诚待人,主动出击,那一丝照亮前路的曙光,总会如期而至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