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每次看到我记录自己的治疗经历,效果都很好,TA也坚持了很长时间的治疗,却几乎没什么效果呢?
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都不一样,命运也千差万别,有差异是正常的。但是,也有一些共性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我个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让自己“好”起来。
有不少人,表面看起来总在积极治疗,治疗的劲头比一般人都高,其实TA的内在很留恋,甚至很享受自己的病。因为TA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痛苦,而给于TA同情、怜悯、帮助。TA身心的痛苦,是TA和别人建立链接的桥梁,病是TA换取他人关怀的资本。当然,这种心态本身也是一种病,但如果不自知,也没有治好这种病,它将严重阻碍这个人后续的其它治疗。
我就曾在这种病中深陷多年,那时,当我偶尔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解除当下的痛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心里一紧,没由来地有些慌乱,好像解决痛苦是件可怕的事情。我会立即不让自己继续思考解决痛苦的方法,有时还会故意自虐,加深自己的痛苦。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恋邪”的表现,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人在过去的生长环境中,唯一受到关怀的时刻,都是TA最痛苦的时刻,所以TA不得不形成了这样的心理模式,还可以说,是这个人暂时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以为此生只有依赖他人才能生存。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看到,自己有这样的的心态。一旦这个人是不愿意离开痛苦的,TA会有强大的能力,阻止身体自愈,TA的病就很容易绵延不绝,去而复返。这样的人有时会强调,自己的病很严重,达到了较为罕见的程度,所以难以医治。有时候这样的人看到大夫治不好自己的病,还会感到高兴,说大夫的医术不行。若有他人向其推荐解决病痛或人的方法,TA也多会婉言谢绝,不会尝试。
我举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是,要找到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人,重新养育自己,自己就会彻底好起来。我对这种说法,持有不同意见。成年人之间没有无条件的爱,即使母婴之间,“无条件”也是相对的说法,而非绝对的概念。而且,即使真的找到了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人,就能将自己的身心完全养育好吗?
有的人会对长期持续且过度的外界助力产生依赖,反而阻碍内在力量的发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当孩子生出一些力量,就是养育者适时退后,给孩子留有空间,让TA独立成长的时刻,所有的助力,都发生在孩子暂时没有生出相关能力,或者能力暂时受限的时刻。对成年人来说,TA的能力其实已经发育完善,更需要的是在使用和练习中不断提升,此时,只要有一个在心理上支持TA,信任TA的人,就已经足够好了。
有些被父母过度“助力”,甚至干涉的小孩,反而会显得绵软无力,遇事犹豫不决,TA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施展,被制约了,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此外,TA也留恋那种一遇到问题,就有外力相助的时刻,不太愿意生出自己的能力。
这种状态和潜意识不愿意离开痛苦的人的状态类似,TA们都希望通过原有的途径,来获得一些什么,惧怕打破了自己的“受益”模式,不敢先破后立。
上述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影响身体恢复的原因,还有一些其它原因,也多和这个人自己的心态有关。我们要知道,最终治好你的病的人,是你自己,外界的一切都是助缘,你对了,你的世界才会渐渐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