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李渊的长女李秀宁将自己的丈夫柴绍一把推出了院门,让他赶紧离开长安去支援自己的父亲起兵造反,正当柴绍依依不舍、担忧之际,李秀宁大喝道,“好男儿当建功立业,志在四方,咱们一同离开,会让隋廷起疑,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当时的隋朝在隋炀帝的统治下,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而当时李秀宁和丈夫柴绍居住在长安城中,还处于隋朝的控制下,自然要派遣大军追捕二人。 李秀宁让丈夫柴绍先离开之后,自己则迅速动身回到户县的李氏庄园中。 为了方便行事,她女扮男装,对外宣称自己是李氏公子,同时"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 当时关中地区盗贼蜂拥而起,很多地方豪强和绿林好汉都打出了反隋的旗号,李秀宁从中看到了机会,决定将这些人马收编到一起,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是由西域胡人何潘仁率领的军队,其人数远超过李秀宁带领的军队。 李秀宁派遣手下的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为何潘仁分析利弊。 作为商人的他深知自己虽然人数规模比李秀宁多,但是要论起定鼎天下,觉得是李氏家族更有希望,于是,何潘仁本着雪中送炭的想法,带领大家加入了平阳公主李秀宁的义军当中。 此时的李秀宁手下已经拥有精兵万余,同时在堂叔李神通的策应下,迅速的攻占户县,又接连收编了数支起义军,之后又数次击败前来镇压的隋朝军队。 李秀宁颇有军事天赋,"每申明法令,禁士兵,无侵略,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 同时,李秀宁在军队当中的威望极高。 李秀宁爱护百姓,与乱兵彻底的划清界限,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尊敬的称她为李娘子,在关中地区打下了一片大大的地盘。 等到李渊率领主力部队渡过黄河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居然拥有一支精锐部队,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忙派遣柴绍率领数百起兵前去迎接。 夫妻二人长安一别,已经是许久未见,奈何身逢乱世,家国天下重于儿女情长。 两人并没有多少时间温存,而是寒暄过后,立马会见李渊,制定攻取长安的计划。 在两军的联合作战下,长安城顺利被拿下。 义宁二年,李渊废隋帝,改国号为唐,为了褒扬李秀宁的功绩,特意封其为平阳公主,以此在纪念其"平杨定隋"的功劳。 新生的唐朝政权其疆土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四周都是敌对势力,特别是在马邑称帝的刘武周,联合宋金刚,不断的向南进攻,一路上势如破竹。 当时的并州总管李元吉不能抵挡,整个山西都被刘武周所占据,甚至连龙兴之地晋阳都丢失了,导致李渊一度萌生了丢弃山西,避其锋芒的念头。 此时平阳公主临危受命,带领大军驻扎娘子关,扼守咽喉要道,防范敌军进攻唐朝大本营。 刚刚抵达后不久刘黑闼就带领大军气势汹汹的赶到,李秀宁得知后心急如焚。 她一方面派遣使者向李渊告急,请求援兵,另一方面积极备战,枕戈待旦,指挥娘子关上下军民严防死守。 可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李秀宁丝毫没有战胜的把握。 正当在城楼上焦急的来回踱步的时候,她突然看见远方的丰收在望的麦子,灵光一闪,计上心来。 她下令军民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全部出城收割麦子,然后架起锅炉,熬制米汤,全部倾倒在关前的沟壑当中。 等到刘黑闼大军抵达时,看见眼前满地的米汤,认为是马尿,同时又见娘子关前旌旗招展,战鼓擂动,刘黑闼便错误的判断是李唐援兵已至。 刘黑闼大军害怕中埋伏,居然不战而退,等到发现中计之时,为时已晚,只好无功而返。 武德六年,这位传奇的女子逝世,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葬礼,大唐将士为其抬棺,前后鼓吹,执剑护卫,以军礼下葬,是前无古人之举。 当时就有负责礼制的大臣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女子以军礼下葬不合礼制,是“离经叛道”之举。 唐高祖李渊驳斥道:"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根据平阳公主的生平,按照谥法标准,将其称之为平阳昭公主,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当中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其举行葬礼的女子。
公元617年,李渊的长女李秀宁将自己的丈夫柴绍一把推出了院门,让他赶紧离开长安去
史说畅谈呀
2025-04-07 09:37:1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