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矛盾!杨振宁是这么回应“牺牲论”的。 杨澜访谈到最后,翁帆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大概是为了宽慰杨老不要有心理负担。 真是个好姑娘! 可以说,翁帆是敬仰杨先生的,整个访谈,翁帆的姿态都是脸倾向杨老这边。 早在翁帆嫁给杨振宁的时候,有记者采访了翁帆的爸爸,毕竟是花季年龄的女儿啊,他如何转过这个思想的弯的,他是解释的: 意外,但不难以接受,杨振宁是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女儿不顾年龄差愿意照顾他的晚年生活,协助他的工作,就算是牺牲,也是美德,也是光荣。 其实,说白了,人家爸爸压根就没把这段关系看成婚姻,他的定位是:照顾杨老晚年生活和协助工作的,是牺牲,也是美德和光荣。 这么一看,就合理了。 可是,杨振宁认同吗? 杨澜访谈他的时候,他着重甚至有些激动地回应了这个问题: 1.他几次用“我们那个时候”和“我们后来”这样的词回避使用“结婚”这个词,可以看出他自己是有顾虑的。 2.他们两个人自己没有觉得翁帆是“牺牲”。杨老认为是“罗曼蒂克”,翁帆认为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3.但是,杨老自己也承认,客观上,“牺牲”的成分是存在的,因为他百年以后,翁帆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但是他不会,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使用“牺牲”这个词。这很矛盾。 4.弥补的方法是:现在多做一些,使得将来的问题少一些,包括他去世以后,鼓励翁帆再嫁。 翁帆最后回应为什么与杨老结婚,她是这么说的: 杨先生曾经问过我,说我最喜欢哪一首英文诗,我当时的回答是Robert frost,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是讲诗人在一个森林里头,看到两条路,然后他很犹豫要选哪一条,但是他最终做了自己的选择。我也是选择了一条更加人迹稀少的路。 看完之后,整个感觉是,翁帆父亲的认知与女儿是高度统一的,杨老则另有一套自己的说辞。
十年婚姻,大S没有错,错在收尾不干净!实话说,从十年间大S的微博看,十年间大S
【2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