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羽绒服怎么过冬御寒?很多人根本过不了冬,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不是写意,而是写实。西晋永嘉之乱,导致中原地区,十分之四的人直接被冻没了。他们千辛万苦地躲过了战火,却没能躲过寒冬。那么太平时期,会不会好一点?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河北一场大雪,就让路边躺满了被冻没了的人。要知道宋代以前,普通人只能靠稻草、芦花、柳絮、麻衣过冬,能穿上一件用狗皮或兔皮制作的裘衣,都算相当不错的富户了。至于炭火、地暖、蚕丝与高档裘衣,那是达官贵人的标配,普通人基本买不起。 当然了,那时候棉衣还没普及,那么宋代之后有了棉衣,情况会不会好转?明朝中期,一件成年棉衣价值1.5两左右,相当于普通雇工一个半月的收入,到了清朝中期,棉衣价格更是直接翻倍。就这么说吧,你会舍得拿出两个月的收入,买一件棉衣吗?要知道家里可不止你一个人。这也导致明清时期,依然会有不少人熬不过冬天。比如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于印尼火山爆发导致气温下降,数十万人没能扛过去。现在你即便穿着厚厚的棉衣,都觉得有些冷,可以想象古人在没有棉衣的情况下,该怎么过冬。只能说,能够熬过寒冬的古人,体质都不错。#宝藏兴趣创作大赛#
古人没有羽绒服怎么过冬御寒?很多人根本过不了冬,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花鹿嬉风乐悠然
2025-04-07 11:14: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