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展
翎管与花翎:官帽讲究的地方还真不少
1. 奏谢恩赐翎管等物品
云贵总督高其倬
清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九日(1724-08-17)
故宫015717
2. 粉彩瓷翎管
清(1644-1911)
中瓷001746-001747
3. 湖绿釉翎管
清(1644-1911)
中瓷001806-001807
这份奏摺分别是西元1724年(雍正二年)云贵总督高其倬(1676-1738),为了感谢雍正皇帝的赏赐,所上呈的奏摺。
奏摺中提到皇帝赏赐了翎子、药锭、翎管、孔雀翎、珐琅鼻烟壶、玳瑁火镰袋和克食等礼物,克食是宫廷御膳的食物,翎子、翎管和孔雀翎则是清代官员帽子上的装饰物。
官员冠顶上除了顶戴,还有翎管及花翎。“翎管”长约6、7公分,翎管材质多样,有玉、翡翠、珐琅或瓷等材质,用来安插翎子之用。翎子就是官员帽子后方的羽毛,主要由皇帝赏赐给有功的官员。顶戴、花翎,常被视为清代官员位阶象徵。在清宫剧中,官员若是犯了错,以致官位不保,就会被皇帝摘掉“顶戴花翎”,以示惩罚。
翎子分成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是鶡鸡身上的羽毛,一般赏赐给六品以下位阶比较低的官员或侍卫;花翎则是赏赐给五品以上位阶高的官员或勇士,是取自孔雀的羽毛,所以又称“孔雀翎”。
在清代,能获得孔雀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象徵著至高的恩宠和荣耀。而孔雀翎的尾端通常会有类似眼睛造型的斑点,分成单眼、双眼与三眼。孔雀眼越多,代表功勋越高,所以赏赐翎子以三眼花翎代表地位最为尊贵。
历史文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