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黑龙江双鸭山,一对50多岁的老两口晚饭后散步,看到一个流浪汉正在翻垃圾桶找吃的,身上飘来一股汗馊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深秋的一个傍晚,黑龙江双鸭山市的天空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暮色,周雅琴和丈夫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这对50多岁的老两口,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儿女们早已外出工作,家里只剩他们相依为伴。 路过街角的垃圾桶时,一股汗馊味扑鼻而来,周雅琴皱了皱眉,循着气味看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正弯着腰在垃圾桶里翻找,他手里捏着一个馒头,表面长满了绿毛,正要往嘴里送。 周雅琴心里一紧,快步上前,大声喊道:“这个不能吃!”随手打掉了那块馒头,男子愣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茫然地看着她。 周雅琴见他这副模样,心中生出一丝怜悯,她转头对丈夫使了个眼色,丈夫会意地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她轻声对男子说:“走吧,跟我回家,我给你弄点吃的。” 男子没吭声,低着头跟在后面,回到家,丈夫烧了热水让他洗澡,周雅琴则下厨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洗去一身尘垢后,男子露出了本来面目,是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长相清秀,只是眼神有些呆滞。 吃面时,他狼吞虎咽,吃完一碗还眼巴巴地看着锅,周雅琴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磕磕巴巴地说:“李德军,”再问别的,他就只会傻笑,老两口对视一眼,隐约觉得这小伙子脑子可能有点问题,天色已晚,他们决定让他住一晚,第二天再送走。 第二天清晨,周雅琴给了李德军10块钱,让他买点吃的自己回家,可到了中午,他竟然又回来了,周雅琴问他:“吃了吗?”他摇摇头,她又问:“那钱呢?”李德军憨憨地说:“给别人了。”老两口哭笑不得,这才明白他根本没法独自生活。 丈夫轻声对周雅琴说:“这孩子这样,送走怕是害了他。”周雅琴点点头,决定先留他在家住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家人,李德军说自己是山东德州的,有父母和兄妹,老两口便托了山东的朋友打听,可始终没有消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德军慢慢融入了这个家,他虽然脑子不灵光,但心眼好,干活勤快,冬天扫雪,他不仅把自家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连邻居门口的雪也顺手扫了。 邻居们挺喜欢他,家里做了好吃的总会给他送点过来,可他也有怪癖,从来不用家里的坐便,非要去外面的公厕,里面有人他还不进去,有一次憋得实在没办法,拉了一裤子回来,周雅琴和丈夫赶紧给他换洗干净。 老两口一合计,干脆把家里的坐便拆了,换成蹲便,他们年纪大了,蹲着起身时腿脚不利索,得扶着墙慢慢站,可为了李德军方便,他们咬咬牙忍了。 李德军不会赚钱,儿子曾带他去工地筛沙子,他干得卖力,可吃饭时总忘了去领饭菜,工资也一张张分给工友,周雅琴看他这样,心疼地说:“算了,别让他出去了,就在家吧。” 就这样,他在家待了下来,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像个影子似的跟在周雅琴后面,2017年,丈夫突发脑梗住院,李德军整天守在床边,喂饭喂水、端屎端尿,忙前忙后。 三年后,丈夫还是走了,李德军不相信大叔没了,总嘀咕着“大叔出门了”,眼里含着泪,周雅琴看着他,心里酸酸的,丈夫去世后,周雅琴已年过七十,满头白发。 她开始担心,自己要是有一天也不在了,李德军该怎么办?继续流浪街头吗?她不能再拖了,2020年,在儿女和媒体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在佳木斯找到了李德军的妹妹,原来,李德军小时候摔伤过脑袋,落下了智力障碍。 1997年,他29岁那年从山东回佳木斯,在火车站走失,家人找了多年也没音信,见面那天,妹妹抱着周雅琴泪流满面:“阿姨,谢谢您把我哥照顾得这么好,”李德军干干净净、精神抖擞的样子,让妹妹既感动又愧疚。 送别那天,周雅琴给李德军夹了满满一碗菜,叮嘱他多吃点,23年的相处,他早已像她的另一个儿子,她舍不得,可更欣慰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李德军的妹妹说:“阿姨,您的大恩我们永不忘,以后两家就是亲戚。” 周雅琴笑着点头,眼角却湿润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当初的善意没有白费,从1997年那个深秋的黄昏,到2020年的团圆,这23年,她和丈夫用一碗热面、一间陋室,温暖了一个迷途的灵魂,也点亮了自己平凡的晚年,这个世界,总有人愿意伸出手,总有温暖在不经意间延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央视网《等着我》
1997年,黑龙江双鸭山,一对50多岁的老两口晚饭后散步,看到一个流浪汉正在翻垃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4-07 14:34: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