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渊背叛魏国,魏明帝遣司马懿统领四万大军前去征讨。 司马懿长途行军之后,率军包围了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彼时恰逢天降大雨,辽河水位猛涨,在这种天气状况下攻城极为艰难,于是,魏军将领皆提议迁移营帐,待雨停之后再行攻打。 然而司马懿坚决不许迁移营帐,并且斩杀了违抗命令的都督令史张静。他不但不准迁移营帐,还责令将士冒雨攻城。 司马懿还举例对军中将领加以教导,他说道:“昔日我率军长途奔袭去攻打孟达,我军兵多粮少,孟达则粮多兵少,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如今,公孙渊兵多粮少,我军粮多兵少,为了防止公孙渊逃窜,依然要速战速决,务必要在敌人粮绝而逃之前将其消灭。” 并且,司马懿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即“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 最终,魏军在雨停之前成功将公孙渊部合围,顺利围歼了公孙渊叛军。 从司马懿在这场战争中所表述的军事思想来看,他的确极为厉害,但是,他的战术思想需要众多底层将士以性命相拼。 不过司马懿定然不会在意,他只看重结果,不在乎过程,他在攻入襄平城后,还屠戮城中公卿以下官吏及兵民共七千余人,堆积尸体封土,筑成京观大坟,由此可见,司马懿生性极为残忍。
刘备汉昭烈帝的谥号规格有多高?秦二世见了秦始皇,会被乱刀砍死赵昺见了赵匡胤
【15评论】【8点赞】
用户42xxx57
司马懿是汉族的败类,是中华文明之耻,自晋以后,国人皆以司马姓为耻,有很多悄悄的改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