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南京一青年男子因一首歌判刑10年,出狱后,昔日的爱人另嫁他人,母亲白发苍苍,唯一的妹妹还身患癌症撒手人寰,这到底是什么歌?为什么会被判这么重的处罚呢? 1968年寒冬的南京长江大桥上,二十出头的任毅和同学们挤在卡车里,望着逐渐模糊的古城轮廓。他们这批南京五中的毕业生,即将前往江浦县插队落户。小伙子背着心爱的吉他,兜里揣着中学生艺术团的获奖证书,全然不知自己未来九年将经历怎样的惊涛骇浪。 这群城里娃刚下乡时都憋着股劲。任毅每天挥着锄头开荒,晒脱皮的脊梁在田埂上晒得黝黑发亮。农闲时他总爱在草棚里拨弄吉他,悠扬琴声引得乡亲们都来听新鲜。 可随着日子推移,知青们发现村里人看他们的眼神越来越古怪——城里来的年轻人干农活终究不如庄稼把式,粮食产量没见涨,倒平白添了十几张嘴吃饭。 第二年夏天暴雨成灾,长江水漫过堤坝淹了铁路。任毅跟着大伙儿连夜扛沙袋抢险,手脚泡得发白也没顾上歇口气。等洪水退去,他收到城里来信时还当是家书,拆开却惊得浑身发冷。信里说莫斯科广播电台在放他写的歌,还冠上了"中国知青战歌"的名头。 这把吉他还是任毅用攒了半年的工分钱换的。当初在知青点草屋里,大伙儿撺掇他写首自己的歌。他趴在煤油灯下琢磨了整宿,把扬子江的晚霞、钟山脚下的校园都揉进旋律里。 谁承想这首《南京知青之歌》会像长了翅膀似的,从江浦县传到新疆建设兵团,连黑龙江的知青都改了歌词传唱。 那年头每个生产队的大喇叭里放的都是革命歌曲,突然冒出这么首带着惆怅的调子,听得年轻人们鼻子发酸。有人把歌词抄在信纸上寄给远方对象,有人收工时蹲在田埂上哼唱。 等任毅发现时,连公社书记开大会都拿这歌当暖场曲。 莫斯科电台这事可捅了马蜂窝。任毅慌得跑去派出所自首,民警听完直摆手:"年轻人写首歌能有啥?"可等到1970年开春,上海弄堂里几个返城知青唱这歌被人举报,事情就变了味。 南京街头的批判栏糊满大字报,说这歌里"沉重的脚步"是抹黑农村,"绣红地球"是向往资本主义。 最要命的是那句"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审查人员拍着桌子说太阳月亮分别影射两位领导人,硬给扣上"恶毒攻击"的帽子。任毅在审讯室里急得直冒汗,他哪懂这些弯弯绕?当初写词时就想着知青们披星戴月干活的辛苦。 公审大会那天,任毅挂着"3427"的囚牌站在台上,听见"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时脑子嗡的一声。幸亏材料送到许世友将军案头,老将军红笔一划改成十年劳改。 后来才知道,那天和他同批判决的24个"反革命"全吃了枪子儿。 在石佛寺农场,任毅每天挑粪挖渠累得直不起腰。最难受的是中秋夜,劳改犯们排队给家人写信,他握着笔却不知该寄给谁——母亲哭瞎了眼,妹妹病得下不来床,未婚妻早嫁了别人。 有回管教塞给他半块月饼,这个倔汉子咬着月饼眼泪吧嗒吧嗒掉。 等到1979年平反出狱,任毅揣着无罪判决书站在老宅门前,房檐下的燕子窝都换了三茬。街道办给他安排到纺织厂当仓管,四十岁的人从头学打算盘。 有回厂里联欢会,小年轻起哄让"老才子"露一手,他摸着新买的吉他,弹到"告别了妈妈"那句突然哑了嗓子。 这些年总有人问任毅后不后悔写那首歌,他总摸着茶杯笑笑。 当年劳改农场的管教偷偷给他送过止痛膏,纺织厂女工听说他故事主动帮着介绍对象。去年知青聚会,黑龙江来的老哥搂着他脖子唱"美丽的松花江畔",调子还是那个调子,词早改得面目全非。 如今退休的任毅常去长江边遛弯,偶尔有游客指着大桥问起"知青之歌"的故事。 老人总摆摆手说记不清了,倒是江风掠过桥墩的呜咽声,像极了那年离乡卡车上,二十岁青年轻轻哼唱的旋律。 (参考资料:上观新闻——《知青之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2016-12-29)
1949年,蒋介石下密杀令,卢汉盯着电报发愁,突然管家喊了一句:“谁挂的字画,反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