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营收、净利增速居冠,六大行2024年报全景透视

新浪财经 2025-04-07 18:40:12

2025年3、4月交接之际,国有六大行2024年“成绩单”已全部“出炉”。

过去一年来,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加速演进,银行业普遍面临外需放缓和内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受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减费让利等政策等政策性因素影响,经营业绩持续遭遇挑战。不过,正是在此背景下,国有六大行依旧交出了一份颇具韧性的年度“答卷”。

根据年报数据梳理,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总资产合计199.68万亿元,规模即将突破200万亿;报告期内合计实现营收3.52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4万亿元。

其中,“宇宙行”工商银行资产规模临近50万亿,达48.82万亿元;农业银行自2023年首次资产规模超车建设银行后,以较高速度维持扩表优势,2024年末资产规模达43.24万亿元;建设银行则资产规模则迈上40万亿大关,达40.57万亿元,位居六大行第三;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依次紧随在后。

经营表现上,六家国有大行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大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净息差行业性收窄的大环境下,国有大行普遍面临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等情况...

六大行合计净利超1.4万亿,农行唯一净利增速超4%

营业收入、净利润是银行“赚钱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业绩指标之一。

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营业收入总计3.52万亿元,TOP3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排位和往年基本一致。总的来说,六大行去年经营业绩整体稳健,除营业收入增幅出现分化外,资产规模、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正向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8218.03亿元、7501.51亿元,位居六大行前两名。不过,叠加息差收窄等因素,国有大行仍面临业绩放缓压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增速出现负增长,相较于2023年末分别同比下滑2.52%、2.54%。

在六大行中,农业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增长2.26%,实现营业收入7105.55亿元,位列第三。此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00.9亿元、2598.26亿元、3487.75亿元,对应营收增速均不足2%,同比增长分别为1.16%、0.87%、1.83%。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小幅增长。截至2024年底,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总计超1.4万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以3658.63亿元归母净利润稳居六大行“榜首”。其余5家国有大行的归母净利润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2820.83亿元、2378.41亿元、935.86亿元、864.7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六大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虽然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增幅却相对有限,仅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大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1%。

具体而言,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快,增速为4.73%,也是2024年唯一一家增速超4%的国有大行。其次为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2.56%,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均不足1%,分别为0.51%、0.88%、0.93%、0.24%。

净息差继续承压,六大行净息差平均1.48%

事实上,净息差持续收窄是银行业近年来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之一,受LPR的下调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银行业净息差下行挑战在2024年依旧不减。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相比2023年末下降17个BP,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均值为1.44%,相较于2023年末的1.62%水平同比下滑18个bp。而据国有大行年报数据计算,截至2024末,国有六大行净息差均不足2%,均值1.48%,各大行范围在1.27%至1.87%之间,同比平均下滑幅度15bp。

具体来看六大行净息差情况,邮储银行延续了净息差一贯最高的“风格”,2024年末指标值为1.87%;建设银行以1.51%位居第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较为接近,分别为1.42%、1.42%和1.4%;交通银行净息差相对较低,为1.27%。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均较去年同期下滑19bp;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则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18bp、14bp,交通银行同比下滑幅度最小,仅1bp。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多位国有大行管理层提到了稳息差、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例如,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银行业整体息差收紧情况在2024年下半年已出现边际改善,2025年息差预计仍将下行,但下降幅度有所收窄。2025年工商银行将在资产端、负债端协同发力,靠前对接,落实各项政策,完善配套制度,突出主责主业,打造更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净息差依旧呈现下行趋势,但各国有大行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却稳步提升。年报数据显示,六家国有大行在信贷投放领域持续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工商银行各项贷款达28.37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中国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8.18%;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5.04万亿元,同比增幅8.48%;交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52%;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8.91万亿元,同比增长9.38%。

五家大行不良率同比下降,拨备覆盖率均高于200%

在银行业整体营收、利润增速表现承压的阶段,提高资产质量成为银行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六大国有行2024年在这方面的表现总体还不错。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六家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5%,其中有五家大行不良率同比均不同程度下降。

具体来看,不良贷款率方面,报告期内,邮储银行去年不良率仅为0.9%;中国银行不良率为1.25%;农业银行不良率为1.3%;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31%;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不良率均为1.34%。

其中,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另外5家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全部同比下降,不过就绝对值而言,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为国有六大行中最低,亦是大行中不良率唯一低于1%者。

不良贷款余额上,六大行2024年期末指标规模则均较2023年末有所增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是工行,为3794.58亿元,最低的是邮储银行,为803.19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446.91亿元、3221.65亿元、2687.81亿元、1116.77亿元。

风险防范抵补能力上,虽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下滑,但六大行资产“安全垫”仍保持较厚水平,拨备覆盖率均高于200%。其中,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位居第一、第二,且接近300%水平,分别为299.61%、286.15%;建设银行位列第三,拨备覆盖率为233.6%;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则在200%水平线附近,分别为214.91%、201.94%、200.6%。

资本充足率方面,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同比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1%、14.48%、12.20%、11.42%、10.24%、9.56%。

就在月前,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增加6家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强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促进金融安全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背景下,六大行仍以高分红传递经营信心,加上此前派发的中期分红,总分红额预计超4200亿元,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及以上。2024年全年,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拟现金分红1007.54亿元、846.61亿元、713.60亿元、281.46亿元、259.41亿元。

0 阅读:133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6

用户11xxx46

1
2025-04-09 04:51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已经是排名第二,为什么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不是第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