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师长王扶之负伤回国,偶遇一赶车老丈,于是便乘车回家,两人相谈甚

情感安抚使 2025-04-07 19:18:28

1953年,志愿军师长王扶之负伤回国,偶遇一赶车老丈,于是便乘车回家,两人相谈甚欢,可谁料分别之前,老农询问道:“我儿王硕,12岁就参了军,你能帮我打听一下吗?”王扶之听完浑身一颤,喊道:“爹,我就是王硕呀! “哎呀,首长,您可别开玩笑了,您怎么会是王硕呢,他就是个愣头小子,能活着就行了。” 看着面前衣锦还乡的王扶之,这名赶车老丈苦笑一声,不由得打趣道,不过心里还在想:倘若我儿还活着的话,也该有这么大了吧? 不过看对面的王扶之不说话,这名赶车老丈心里有些动容,他不会真是自己的儿子吧,可自己只是一名老农民,怎么会有一个当师长的儿子呢? 还没等赶车老丈再说话,王扶之的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见到王扶之这个样子,那名老丈颤巍巍的举起手指,说道:“你……你不会真是硕儿吧,你还活着啊!” 见自己的父亲认出自己来了,王扶之一把扑进父亲怀里,哭着说:“是啊,爹,儿子不孝,现在才回来看您,您受苦了。” 那名老丈擦擦王扶之的眼泪,拍着他的肩膀说:“你12岁就参了军,都几十年了,好!好!你给爹争光了,你是爹的骄傲。” 王扶之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家里世代农民,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王扶之就跟着爷爷、父亲长大,虽然家里穷,但是父亲还是供王扶之去上了三个月的学。 在王扶之十二岁的时候,他经常能看到陕北红军在家乡宣传,虽然那时候王扶之年龄很小,但是他也明白,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在他们的影响下,王扶之也生起了参军的想法。 但那时候的王扶之年龄不够,人家是不会收的,不过好在王扶之个子高,他就说自己是十七岁,才顺利加入红军的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别看王扶之年龄小,他在队伍中可努力了,积极学习革命知识,行军的时候一连走几天也不掉队,参加训练,即使是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也毫不退缩。 1936年,王扶之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劳山、山城堡等重大战役,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通信参谋,平型关战斗中也是作战勇猛,拿下了不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又自请前往抗美援朝,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立下赫赫战功,还在1969年协助军委首长叶剑英、邓小平指挥了珍宝岛反击战。 虽然王扶之已经任职师长,但是他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做梦都想回家,1953年,王扶之终于有机会回家,并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衣锦还乡的王扶之不断感叹着物是人非,父亲已经老了,家乡也不像从前那样,父亲拉着他的手感叹着国家对他们农民的帮扶,而王扶之则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余生补全自己欠缺的孝道。 参考资料:王扶之 名人简历

0 阅读:162
情感安抚使

情感安抚使

情感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