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5岁湖南女子与丈夫吵架,赌气抱起2个月大的儿子,跟邻居外出打工。 1988年的湖南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李梅那年25岁,生在1963年,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靠种地养活一家人。她从小干农活,手糙得像树皮,脸晒得黑乎乎。1986年,经人介绍,她嫁给了同村的张伟,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小宝。到了1988年,小宝刚满两个月,李梅却觉得日子越来越过不下去了。 那会儿,改革开放的风吹到了农村,村里老有人嚷嚷着去城里打工,回来时兜里鼓鼓的。李梅家却没啥变化,几亩地种不出啥钱。张伟每天累得像头牛,回家倒头就睡,李梅得带着孩子忙里忙外,家务活堆成山。夫妻俩常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李梅脾气硬,觉得窝在这村里没出路,心里憋着一团火。 那天傍晚,家里又闹翻了。张伟嫌她没把饭弄好,李梅就说他挣那点钱连孩子奶粉都买不起。越吵越凶,张伟气得摔东西,李梅眼泪都出来了。她看看怀里哭闹的小宝,心想:在这受气有啥意思?不如带娃出去闯闯。于是,她收拾了几件衣服,抱起小宝就出了门。 村口撞上邻居陈嫂,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人,平时嘴甜爱唠叨。她正打算去广州打工,见李梅气呼呼的,就问咋回事。李梅把吵架的事一倒,陈嫂拍着胸脯说城里赚钱容易,拉她一起走。李梅脑子一热,第二天就跟上了。那时候交通差,长途车摇摇晃晃十几个小时,小宝在她怀里睡得不安稳,她却满心想着到了城里就能翻身。 到了广州,车站人挤人,李梅头晕得厉害。陈嫂说去买吃的,让她等着。可这一走,人没了影。李梅傻眼了,抱着孩子到处找,喊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没人。她心里慌得不行,可又没辙,只能抱着小宝靠在墙边,哄着不让他哭。天黑了,一个瘦高的男人凑过来,自称姓刘,说能帮她找地方歇脚。李梅没主意,稀里糊涂跟了过去。 那男人把她带到个破房子,突然变了脸,说要把小宝带走“帮忙养”。李梅哪肯,拼了命护着,可她一个女人哪打得过。那家伙抢了孩子就跑,李梅追不上,摔得满身泥,眼看着人没了。她哭了一夜,第二天跌跌撞撞回了村。谁知村里人听说孩子没了,都说她把娃卖了换钱。李梅解释不清,越说越像编的,村里人指着她骂,连张伟都不信她,搬去爹妈那住了。 李梅咽不下这口气。她跑到乡里派出所报案,可那时候农村管不过来,民警记了笔录就让她回去等。她不死心,攒下每一分钱,三天两头往广州跑,问车站的人、路边的小贩,可一点消息都没有。村里人看她疯疯癫癫,都当她活该。她头发乱得像草,衣服破得补丁摞补丁,可眼里那股劲没丢。 日子一年年过去,到了1995年,广州那边破了个大案子,抓了一伙拐孩子的。警察问出一个姓刘的,交代了当年的事,说孩子被卖到了外省。李梅听说后赶过去,一页页翻档案,终于找到线索:1988年,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她跟着警察找过去,见到了小宝——现在叫陈伟,已经7岁了。 陈伟的养父母不是坏人,知道真相后没硬拦着,可也舍不得放手。李梅看着这个长大的儿子,心里五味杂陈。她没硬抢,留了联系方式,说以后常来看。村里人听说这事,才知道冤枉了她,有人上门赔不是,李梅没多说啥,只是笑笑。她用这些年的倔强证明了自己,也让那些嚼舌根的人没话讲。 这事后来传开了,有人说,要是当年村里人多点信任,李梅兴许不用吃这么多苦。也有人感慨,夫妻间要是多沟通,也不至于走到这步。李梅的故事听着简单,可想想,里面有多少无奈和坚持。她没文化,没背景,可那股不认命的劲,比啥都强。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2023年湖南,一上门女婿和妻子因琐事吵架,护女心切的丈母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