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军接连失利,斯大林只能先后六次请求毛主席派兵支援,但没想到都被毛主席拒绝了,并且悄悄的把罗瑞卿、杨成武等人,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没想到这一举,竟直接预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1年6月22号那天,德国这家伙,跟变脸似的,突然就把跟苏联签的《互不侵犯条约》给撕了,给苏联来了个措手不及。战争一开始,斯大林大哥可能对情报有点儿“眼神儿不好”,再加上德军那“闪电战”,嗖嗖的,苏联军队那是一败涂地,连首都莫斯科都差点儿成了人家的“囊中之物”。这时候啊,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关键时刻看真功夫”,各国站哪边儿,那都得掂量掂量。 苏联那边儿一看形势不妙,斯大林大哥赶紧满世界找帮手。1941年里头,他连着给毛主席打了六次电话,那意思就是说:“老毛啊,你看能不能让咱中国兄弟出兵帮一把,牵制牵制日军,好让我这边儿松口气。”但毛主席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中国那时候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呢,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跟日本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要是硬着头皮派兵去,不光自个儿得喝西北风,对苏联那边儿也帮不上啥大忙。斯大林找上门来求援,咱们毛主席那叫一个沉得住气,来了个“脑筋急转弯”:不直接出兵硬碰硬,而是玩起了“迂回战术”。怎么迂回呢?加强敌后抗日的小据点,让游击队员们四处溜达打鬼子,这样既能给苏联大哥争取点时间喘口气,又能让日军头疼不已。 同时,毛主席还偷偷把罗瑞卿、杨成武这些大将安排在长城附近,跟守城门的似的,既不让日军趁机溜进来搞破坏,又悄悄为以后的战略大变动铺路。 这一手玩得那叫一个妙,低调中透着高手的智慧。毛主席心里那本账算得清楚,核心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避免无谓的牺牲,还得保证咱中国的抗战大局稳稳当当。最关键的是,这一招间接帮忙,竟然成了二战大转折的功臣之一。苏联那边守住了莫斯科,开始反击了,日本呢?被中国战场牢牢拽住了后腿,想去帮希特勒都分身乏术,这一来二去的,世界局势就彻底翻盘了。历史这家伙,简直就是个铁证如山的段子手,证明了毛主席那脑回路,简直是牛气冲天!他那淡定加超前的眼光,不光给咱大中华争取到了喘口气、往前奔的时间,还在全球反法西斯大战这场大戏里,添上了自个儿独门绝技的一笔。就像鲁迅先生吐槽的那句,“甭管多远的地界儿,多少号人,都跟我有点儿瓜葛。”在这浩浩荡荡的大战里,不管你是哪个国的,你是谁,你的一举一动,那可都是在给全人类的命运添砖加瓦呢!
1941年,苏军接连失利,斯大林只能先后六次请求毛主席派兵支援,但没想到都被毛主
晨曦微露楼
2025-04-08 02:52:35
0
阅读: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