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陈赓和卢冬生逃到香港的轮船上,准备去上海寻找党组织,没想到中途又跑上来一个人,陈赓定晴一看:这人他认识!
1908年的春天,在湘潭县云湖桥镇史家坳村,一个名叫卢冬生的男孩呱呱坠地。
七岁那年,命运给了小冬生一个转机,他的外婆将他带到了湘乡县柳树铺,在一户人家当起了牧童。
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陈赓,陈赓比卢冬生大五岁,但两个男孩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陈赓把卢冬生当作自己的亲弟弟,悉心照顾。他们一起放牛,一起玩耍,一起畅想未来,谁能想到,这份童年的友谊,日后会在革命的烽火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岁月如梭,转眼间两个男孩都长大成人,1916年的冬天,陈赓离开了家乡,投奔湘军鲁涤平的部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而卢冬生则在1925年加入了湘军唐生智的队伍,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1926年6月,两人都参加了北伐战争。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卢冬生又一次与陈赓相遇,此时的陈赓已经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担任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营长。
他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小伙伴卢冬生,毫不犹豫地将他选入特务营,安排在营部当护兵,在汉口,他们担负起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的警卫任务。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赓带领卢冬生等人负责会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然而,政治风云突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
中共中央当机立断,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在这个危急关头,陈赓和卢冬生肩负起护送周恩来秘密离开武汉的重任,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武汉的街巷中,将周恩来安全送往南昌,为即将到来的起义做准备。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卢冬生跟随陈赓编入政治保卫团,投入到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斗中。
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南昌城,但形势严峻,他们不得不向南方转移,在这次艰苦卓绝的南征中,陈赓任第一营营长,卢冬生则担任营部副官。
8月20日,起义军在江西会昌遭遇敌人的重重包围,卢冬生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连下三座山头。
然而,第一营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赓不幸中弹,左腿骨被打断。
看到生死与共的战友倒下,卢冬生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他先是故意暴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然后又冒着枪林弹雨返回,用撕碎的内衣为陈赓包扎伤口,将他背下火线。
这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被赶来探望的周恩来、贺龙、周逸群等人亲眼目睹,他们无不为卢冬生舍生忘死、营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
从那一刻起,卢冬生和陈赓的名字,在革命队伍中传为佳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卢冬生寸步不离地照顾着陈赓,他们翻山越岭,穿越武夷山,辗转到了汀州的英教会福音医院,在那里,陈赓的腿保住了,但行动仍然不便。
尽管如此,陈赓依然坚持跟随部队前进,卢冬生更是铁了心要照顾陈赓到底,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把他安全送到目的地。
1927年10月,他们辗转到了香港,然而,这里并不是他们的避风港,医院因担心牵连拒绝收治陈赓,卢冬生只能背着他在街头游荡。
虽然身上还有二十块光洋,但为了以防万一,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在公共厕所里过夜,这段艰难的日子,更加坚定了两人革命的决心。
命运再次眷顾了他们,在前往上海的轮船上,他们意外遇到了周逸群,三人决定一同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终于,他们找到了中共中央地下机关,陈赓得以在牛惠霖骨科医院接受治疗,而卢冬生则留在中央特科担负交通工作。
1927年12月7日,是卢冬生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在上海,19岁的他在陈赓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卢冬生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和卢冬生再次投身于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
1937年,陈赓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参与创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后,他又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协助彭雪枫指挥部队,在华中敌后战场上屡建战功。
陈赓的智慧、勇敢和幽默乐观的性格,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与此同时,卢冬生也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