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自述:关税大棒砸不垮实干者的脊梁! 作为一家浙江小商品出口企业的负责人,看到美方又一次挥起50%关税的大棒,我内心的愤怒里其实掺着几分无奈——这场景和六年前贸易战开打时何其相似? 但低头看看车间里赶工的工人、仓库里等待发往墨西哥的货柜,我又觉得:怕什么?中国企业的词典里,从来就没有“坐以待毙”四个字。 1. “加税成本我们扛了,但生意还得做” 美方每加征一轮关税,都像在我们利润本就单薄的账本上再撕道口子。 去年发往美国的一批LED灯串,到岸价涨了15%,客户当场取消了一半订单。 但义乌人最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我们把包装从彩盒换成牛皮纸,省下3%成本;把海运换成中欧班列转墨西哥陆运,运费降了一成。 有同行说得实在:“美国人加税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货少了,他们的通胀数字倒涨得更欢了。” 2. “你关上一扇门,我们凿穿十面墙” 当初盯着美国市场不放的老板,这两年都被现实教育了。 我们厂从前年就开始给俄罗斯超市供收纳盒,给沙特婚庆公司定制彩带,最近甚至接下了南极科考站的保暖用品订单。 上个月在巴西展销会上,一个客户指着我们的产品说:“听说你们被美国‘制裁’?那正好,我们不用和沃尔玛抢货了。” 这话听着心酸,却透着真实的市场逻辑——世界不是只有美国,中国制造更不是离了谁就活不了。 3. “压力?早被我们炼成了升级的燃料” 贸易战最“神奇”的地方,是倒逼着我们脱胎换骨。 以前出口美国的塑料花盆,现在升级成带自动灌溉系统的智能花盆,利润翻了两倍;曾经靠低价抢单的同行,如今拿着“碳中和认证”和欧洲客户谈溢价。 就连我这初中毕业的“土老板”,现在都能和工程师讨论3D打印模具、和00后运营聊TikTok带货——美方的关税大棒,反倒成了中国工厂最严厉的“技术教练”。 最后想对华盛顿说的话: 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不懂政治博弈的弯弯绕绕。 但六年贸易战教会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流水线上熬过夜的人,从不怕别人卡脖子。 你们加税,我们就让产品更值这个价;你们设壁垒,我们就绕着地球找新路。 只是苦了美国老百姓——明明能用10美元买中国制造的咖啡机,非要花30美元买越南组装的“贴牌货”。 真要为了选票折腾到底,我们奉陪;但若哪天想明白了,义乌市场的咖啡永远给诚意的客人留着。
一名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自述:关税大棒砸不垮实干者的脊梁! 作为一家浙江小商品出口企
语兰谈趣
2025-04-08 10:04:3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