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城内,皇宫内一片哀嚎,他非常生气地下令处死建文旧城,

青史如烟啊 2025-04-08 10:28:59

1402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城内,皇宫内一片哀嚎,他非常生气地下令处死建文旧城,其中就包括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夏元吉。夏元吉在被抓后对着朱棣说道:朱棣!你再给我三天时间,我把这笔账算完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朱棣眼看夏元吉死鸭子嘴硬就对他说道:你现在就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我杀你还需要和你商量吗? 夏元吉却对他说:现如今时局混乱,户部账册乱成一团,给我三天的时间我把这些全部整理好,下一任接替我的人也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接手我的工作。我忠于大明,而非忠于建文帝或是你! 朱棣听后内心中对夏元吉也是比较敬畏,很难相信一个将死之人还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如此负责。于是朱棣就同意了夏元吉的请求,随后就告诉手下的亲信,收拾建文旧臣的时候,放过夏元吉。 在亲信们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夏元吉是建文朝的旧臣,如果不整治他,那您在朝廷上的影响力一定会降低。说白了,就是害怕夏元吉依旧占着户部尚书的职位,他们这些造反的人就会少分一个职位。 可朱棣完全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夏元吉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比这些溜须拍马之人强得太多,说白了这些人的功绩根本无法和夏元吉相比。因此朱棣就对亲信怒气冲冲地说:夏元吉是太祖皇帝的旧臣,按照你们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也要将洪武旧臣一网打尽?他并不是忠于太祖、忠于建文,而是忠于大明朝!现如今我登基,我相信他依旧能够忠于大明! 夏元吉心中装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心中装有天下的百姓。一看朱棣生气,亲信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在此后的几年里,夏元吉依旧在户部工作,并且还让他帮忙制定赋税等相关政策的意见,朱棣看后一一采纳,这位工作狂魔也是又一步得到了朱棣的赏识。 在西部地区发生洪灾的时候,夏元吉亲自请命到灾区赈灾,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夏元吉亲力亲为之下,这场洪灾也是很快就被整治。 夏元吉也成为了朱棣开创永乐盛世的肱股之臣之一,夏元吉是被朱元璋亲自提拔的。洪武三年的时候,夏元吉就被朱元璋调到了南京当官。到了洪武后期的时候,夏元吉被朱元璋任命帮助皇帝草拟诏书。 被皇帝赏识之后,他的仕途也是一路平步青云,在不断上位的时间里,夏元吉也是步步谨慎小心。朱元璋这个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夏元吉这个人既有才能,又有才华,根本不会做出伤害大明利益的事情。 当户部郎中去告夏元吉的黑状的时候,这个侍郎编的理由太过于离谱,朱元璋连审都没有审直接将其处死,此后几乎没有人去告夏元吉的状。 夏元吉也是朱元璋留给子孙后代的好大臣,这种大臣不占权、没野心,一心只想要帮助国家富强,这样的人太少了。朱元璋去世之后,夏元吉依旧被建文帝重用,靖难悲剧发生之前夏元吉就建议过建文帝削藩不能够着急,可惜建文帝没有采纳,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在靖难之役前夕,夏元吉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筹措粮草这一块,夏元吉使出了浑身解数,让朱棣在靖难之中获得了巨大的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朱棣一上台就要重用夏元吉的原因,这个人是一个人才! 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在外征战他希望内部能有一个人为自己稳定后方,于是夏元吉就成为了朱棣的后方总司令。不过连年的征战也是让大明的军队疲惫不堪,夏元吉的粮草赋税方面也是逐渐捉襟见肘。 于是他直接对朱棣说:皇上,现如今连年征战,国库入不敷出。的确是不宜再战还是养精蓄锐,还是要给后世子孙留一点财富! 朱棣回复道:夏元吉,你以为我想打仗吗?长城外的蛮族不处理了,子孙后代怎么太平?我只是想给子孙后代们把仗都打了,让他们以后安安稳稳地坐天下! 夏元吉跪着求朱棣不要再打仗了,说白了就是在逼宫,朱棣可不吃这一套,直接让人把夏元吉下了大牢,并且抄了夏元吉的家。朱棣老了之后,也是猜忌心过重,认为夏元吉贪污了不少钱粮。 谁料在搜查完毕之后,什么都没有找到,家中并无巨额钱粮,只有朝廷每年给发的工资。朱棣气还没消,让夏元吉继续在大牢中反省,随后朱棣继续出征,这也是朱棣人生中最后一次远征,在远征后班师的时候,他非常的难受一命呜呼,在临终前对着太子朱高炽说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以后一定要重用夏元吉! 夏元吉得知这件事情后,直接哭晕在狱中。在朱高炽继位后,夏元吉官复原职,并且继续着自己刺头的行为,在朱高炽与夏元吉的努力下,大明朝又一次把经济推上了顶峰。 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他依旧辅佐,直到宣德5年的时候,才离开人世!朱瞻基也是给夏元吉进行了风光大葬!一生中辅佐了5位君主,可谓是臣之楷模!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72

用户11xxx72

2
2025-04-08 12:48

[大哭][大哭][大哭]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